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0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0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0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点 40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语文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这个新考点在 2017 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明显体现。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在 2017 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
2、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艺术家在曲阜想向路边的老大娘问路,于是先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大娘,您吃饭了吗?”大娘回答说:“食久矣。 ”艺术家不禁感慨万分:曲阜真不愧是孔圣人的故乡,连老太太说话都是先秦古汉语!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方言,则
3、为语言的艺术锦上添花。文康用北京话写的儿女英雄传 ,邹必显用扬州话写的飞砣子传 ,韩子云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都是小说作品中的奇葩。而江苏昆曲、苏州评弹、安徽黄梅戏、京韵大鼓、闽南南音、客家山歌、陕北民歌、山东梆子、东北二人转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以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方言,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怪乎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言道:“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将成空中楼阁。 ”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方言的确日渐式微,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方言资源流失”现象。浙江金华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 6 岁到 14 岁孩子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普通话,但 52%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同样
4、,福州的很多中小学生不会说福州方言,甚至同一家庭内的成员之间都互讲普通话,这引起了老一代福州人的忧虑,以至于福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尽快实行“双语”制度,争取把福州话列入国家保护工程。沪2语专家也对上海方言的现状忧心忡忡:年轻一代对上海话相对疏离,上海话中有特色的、在普通话中没有的 70 多个单音动词已在如今的年轻人口中绝迹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参差多态的方言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承载者,方言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缩减。事实上,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二者并不矛盾,国家语委的负责人也多次强调:“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只是方言作
5、为弱势语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代交通的发展、大规模移民的流动、影音媒体的传播,逐渐向中心城市趋同,向强势文化靠拢,语言环境日益缩小。好在从 2008 年 10 月起,国家语委展开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计划调查、收集并保存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录制“原汁原味”的声音,比如苏州方言已于第一批录音存入了国家数据库。当然,方言最根本的归宿,是民间,而不是博物馆。(原文有删改)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语委的负责人多次强调,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不是要禁止和消灭方言。B国家语委展开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
6、据库”建设,切实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方言式微”的问题。C方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正在逐渐向中心城市趋同,向强势文化靠拢,语言环境日益缩小。D我们挽救方言最终目的是语言的多样化,不是仅仅做几盒录音存放起来,而是要保存在民间。【 答 案 】 B【解析】B 项, “切实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方言式微的问题”在文中没有依据,属无中生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黄民兴文化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分为村落、社区、城镇、部落、民族、地区、国家、大洲、教派、宗教等,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科技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并相互影响,从
7、而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圈。具体地看,各个人类群体在不同领域的文化需要一些特殊的文化形式来组织,从而形成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组织型文化是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与主流文化(如儒家思想),而且二者本身也存在紧密联系。历史上,语言和宗教、主流文化是形成区域文化和文化圈的重要文化因素,如基督教文化圈(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教文化圈(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梵语、巴利语)和儒家文化圈(汉语)。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人类对世界不同认知和自身文化身份的表达,而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多样性的存在促使不同文化相互了解和学习,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8、3组织法序言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并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因此,文化多样性既是世界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就是既要认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恪守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这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当前,文化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需要我们尽力维护,
9、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似,能够帮助人类应对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从自然的角度看,地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密不可分。生物多样性为文化多样性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多样性反过来又反映不同人类群体对其所处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因此,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人类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文化,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多姿多彩。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待不同文化,我们必须秉持平等、谦虚、包容的态度,使人类文明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中不断向前发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10、项是( )A文章通过对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的具体分析论证不同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的观点。B文章在讨论文化圈问题前介绍了文化的不同层次以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等内容。C为证明文化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的写作手法。D文章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论证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答 案 】 D名师点睛1论点。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
11、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4确凿的证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时间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2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
12、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的时代性是指该文化在社会发展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的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时代或相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落后与先进之别;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各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各自的不同传统。具体到我国近代以来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应当区分两个不同阶段。一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这一阶段。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感到需要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新文化,借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在这种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乃是落后向先进学习的过
13、程,因而可看作是古今问题,而不是中西问题。哲学家冯友兰说:“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谓中西之分,实际上是古今之异。以中学为主,对西学进行格义,实际上是以古释今;以西学为主,对中学进行格义,实际上是以今释古。 ”二是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国早已走出救亡时期,而处于国家强盛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因而,现代的中西关系就不再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我们学习西方不再是追求西方化、西学化,而是追求国际化、世界性等。从文化的民族性来说,确实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西文化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彼此各有特色。学习西方文化
14、,我们不能光点头,也不能光反对,而是要吸收、利用和超越西方文化,以形成自己更高水平的民族文化。在中西哲学关系上,哲学家贺麟既不主张全盘西化,又反对中体西用,而是提出“化西”的中国哲学。他认为,正如宋明理学不是“佛化”的中国哲学,而是“化佛”的中国哲学,现今的中国哲学也不能是“西化”的中国哲学,而只能是“化西”的中国哲学。 至于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我们所理解的古代经典实际上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也就是古代经典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沟通。比如,我们所理解的古希腊、柏拉图已不是当时的古希腊、柏拉图,而是我们此时的古5希腊、柏拉图,我们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已不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古典型或经典型不只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考点 40 论述 文本 阅读 分析 论点 论据 论证 方法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