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与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故选 B项。 考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小。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而民生主义是补充与发展。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中国人民 )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
2、别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 “现实意义 ”, 带有排满性质,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 的选项即可。故选 A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现实意义,应选择积极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应排除。 孙中山一生追求 “天下为公 ”,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 )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关键信息 “富国富民 ”可知,题目考查的
3、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ABC项都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故选 D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三民主义的内容,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表格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到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联共)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
4、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 (扶助农工) 毛泽东指出: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的突出特点是 (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分析可知,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 B、 D两项。 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5、故选 C项。 考点: 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难度中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 “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1979年 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 3 月 12 日 (孙中山逝世日 )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植树 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故排除 BC 项, A 项不是三民主义内容之一,D项正确。
6、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须理解植树的意义。 孙中山在 1925年 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为了这场 “民族革命 ”,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 ) 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1925年 ”“致苏联政府的遗书 ”“他生命的最后几
7、年 ”判断, “重大转变 ”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故排除ABC项, D项正确。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可从时间信息入手,采用排除法,快速选择正确选项。 ABC 陈述三个史实发生的时间都在 20年代以前,故可排除 ABC项。 1924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 “三民主义 ”,把 “三民主义 ”发展到 “新三民主义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8、政策,依靠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联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正是由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近代史,中国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这种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坚持不懈,也就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因此 , 是背景 , 是意义 ,说法正确 ,也符合题意 ,故 A项正确。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等知 识点,可采用排除法。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 “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 ( )
9、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 “联俄 ”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也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 “人类的希望 ”,因此他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A项错,孙中山的思想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项错,孙中山也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D项错,到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才最终确立了 “联俄 ”政策。故 B项正确。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解答把握把握住题干隐含的十月革命影响的信息,理解对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影响。 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 “革命之
10、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 ( ) 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暴民乱人 ”“终亦必亡 ”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 C项正确; A项曲解了材料中 “亡 ”的含义; B项理解不符合材料中 “暴民乱人 ”的称呼;辛亥革命采用的就是暴力革命的方式, D项理解错误。 考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归纳能力。解答须抓住题干观点的核心。本题易受教材观点的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6.16 三民主义 形成 发展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