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 24 道,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体现“礼” 、 “法”并用思想2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之道的淫辞” 、阻塞仁义的 “邪说” 。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 宜扬积极救世情怀 D 过于
2、追求实用功利3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 、书 、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4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看法反映出( )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 流 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5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
3、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C 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6近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一块屏风上,记载有“鲁昭公六年,孔- 2 -子盖卅矣”的文字,据此推测孔子应生于公元前 566 年。而比墓葬要早文献资料史记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即前 551 年)对此,下列 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A 墓葬出土的实物属于一手资料,比文献资料记载要可B 史记记载早于海昏候的时代,应更加接近历史事实C 孔子出生年代史学界早有定论,出土文物不应影响
4、过去结论D 尚需考证孔子屏风画像及文字记载的信息来源及出处7由孔子到孟子, “孝”的内涵中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 )A 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B 儒家思想成为了专制统治的工具C 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D 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8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
5、可知,孔子( )A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9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 、 “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这些思想( )A 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B 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 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D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10 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 “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这体现出
6、射礼( )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 3 -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1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无为”发展为“有为”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12下图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 (砝码) ,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件文物可以( )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资料用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
7、问题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A B C D 13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 “仁”是“天”的精神, “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性B 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C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14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但在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 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 大学和中庸也只是礼记中的两篇。- 4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并重始于北宋,
8、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导致四书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宋时期理学 家辈出B 理论化思辨化的儒学形成C 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D 市民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15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1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 ,有的称 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 ,阐述服丧的问题。
9、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 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C 深受中国思想文 化的浸润 D 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17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是孝道为先、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的精神偶像。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寒食 节的发展表明( )A 民间习俗 都来源于民间传说 B 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C 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D 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18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 孟子跻身于“四书 ”,
10、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5 -19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 明夷待访录 “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20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
11、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21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 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C 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22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2、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2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24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 ,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6 - 7 -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
13、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 分)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孔子学院在瑞典成立 孔子雕像落户柏林(1) 据材料一的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6 分)(2) 指出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6 分)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3)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李贽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李贽观点提出的背景。(8 分)- 8 -(4)儒家文化 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4 分)26阅读材料,完成
14、下列要求。 (16 分)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 ,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涕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
15、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摘编自汉书文翁传(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改进蜀地民风的措施。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翁改进民风的意义。 (8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 。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 )于大理” 。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间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 “观于道之一隅而来之能识也” 。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 , “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 外国语学校 校区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