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模拟练习试题.doc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模拟练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模拟练习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 12 月月考模拟练习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 “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 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
2、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 “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 ,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 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
3、的基本理性。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 ,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 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 “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
4、的“替代性满足” ,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 2 -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不仅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还是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抑或是日本牌子的中
5、国制造汽车,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庶几近之。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 ,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 不穷。B “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C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D “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B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
7、通性。 B 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 ,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C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地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每小题 3 分)- 3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 、 果然诗 ,当时才士,莫不叹
8、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 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 ,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 ”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
9、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 ”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 ”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
10、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 ”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能属文 属:写B前后屡陈 陈:述说C特乞降黜 黜:罢免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抗:争斗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 ) (3 分)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特乞降黜,以保衰门。 在郡遇疾,不肯自治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临终,遗晦书曰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
11、辞官跟了过去。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4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 (5 分)(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5 分)(二)古代诗词阅读(10 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8.请从情景关系
12、的角度对此诗做简要赏析。 (5 分)9.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本诗末句中有一字用得极妙,是哪一个字,请作具体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氓(2)亦余心之所善兮, 。,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4) ,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5) ,乌鹊南飞, , 。 短歌行(6)误落 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 归园田居(其一) 四、实用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周汝昌:65 载红楼情京梅1918 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
13、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1947 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 年,周汝昌向胡适- 5 -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 ,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 ,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
14、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 60 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 2004 年 5 月 1 日,一部 10 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 11 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 56 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 40 万字的红楼梦新证
15、 ,其时(1953 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 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 1959 年出版 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 杨万里选集 诗词赏会 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 岁后深研“兰亭” ,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
16、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 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 “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 10 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 65 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 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
17、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 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 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 。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 6 -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包头市 第四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12 月考 模拟 练习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