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4.1地形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4.1地形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4.1地形学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地形与地质【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2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2、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1)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陆块: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断层。洋块:常形成海洋,如大西洋、红海;海岭(又称海底山脉,在大洋中间又称大洋中脊或洋脊)。(2)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陆块与陆块相撞:常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陆块与洋块相撞:常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海岸山脉和岛弧链(如北美洲海岸山脉、东亚岛弧)。二、内力作用1
3、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类型 运动方向 对地表影响 举 例水平挤压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或断裂)水平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地表抬升或下沉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台湾海峡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1)基本形态褶皱背斜 向斜 断层岩层一般形态 向上拱起(核老翼新) 向下弯曲(核新翼老)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倒置地形图示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例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3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
4、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原因分析地貌类型 原因分析背斜山、向斜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隆起形成背斜山,弯曲凹陷形成向斜谷断块山、裂谷岩层受过强挤压或拉张,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降形成裂谷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火山岩浆沿火山通道向上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3)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模板要点:板块交界处、挤压、张裂、隆起、凹陷、背斜山、向斜谷、火山、断块山、裂谷等。模板: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岩层弯曲隆起(凹陷)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褶皱山)。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张裂作用,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位移,形成裂谷或海洋;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下降的岩块形
5、成断层谷或谷地。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三、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示意图河流上游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4河流中下游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作用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示意图风
6、的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较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3.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模板要点: 风力、流水、海浪、冰川、侵蚀、堆积。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 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
7、冲积扇(洪积扇)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沉积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
8、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四、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思路(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属于五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中的哪一类或几类。如“以地形为主”
9、。地势特征:高低、起伏状况。如“哪高哪低”“起伏大小”等。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在区域中有多种地形时,要分别说明。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等。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如多喀斯特地貌;多风力地貌;冰川地貌广布;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等。(2)地形、地貌的成因分析。地形和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切不可遗漏。如分析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考例析】(2018课标 I 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
10、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 13 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 0 B T 1 C T 2 D T 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6A T 3形成时期 B T 2形成时期 C T 1形成时期 D T 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1A 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可判断只有 T0 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 A。2A 据材料可
11、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 T3 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 A。3D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 T2 和 T1 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 D。【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 ,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
12、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第四次模拟)下图为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图和某地沟谷景观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 B C D 2下图中沿 MN 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四条曲线中的( )7A B C D 1B 据图分析可知,冲沟为流水侵蚀形成的,且图中负值表示侵蚀,正值表示沉积,、为正值,排除选项 C、D。、中,地等值线密集且弯曲大,该地冲沟最发育,A 错误,B 正确。故选 B。2B 据图可知
13、,图中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数值变化特点是:从 M 到 N,数值由负到正再到负最后是正且正值加大,负值说明地势高,被侵蚀,正值说明地势低,受沉积,地势变化是先降后升再降,对比图示曲线可知 B 曲线最吻合。故选 B。(2018衡水金卷 信息卷(四)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 35 题。3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C 地壳运动 D 流水堆积4
14、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 )A 雨水和地下水 B 地下水和河流水C 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 冰川融水和雨水5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A 生物残体 B 河流携带的泥沙8C 早期喷发的火山灰 D 风力沉积物3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发即岩浆活动,选 B。4A 根据材料,玛珥湖中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地下水丰富,因此,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地下水,选 A。5C 根据图示信息,玛珥湖底的沉
15、积物主要是火口沉积物、爆发角砾岩、火山筒位居中间,因此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将会是最早的沉积物,据此选 C。(2018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5 月冲刺模拟)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68 题。 6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 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 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 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D 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7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
16、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6D 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 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7B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读材料已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故选 B。98C 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
17、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答案选 C。(2018福建省南平市下学期第二次(5 月)综合质量检查)抛物线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抛物线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 911 题。9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该地常年盛行(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风 D 西风11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 )A 两翼均有植被 B 分布区的风向固定C 迎风坡都较陡 D 不
18、会存在同一地区9A 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甲,对沙丘阻挡能力最强,沙丘移动距离近,A 对。乙、丙、丁处对沙丘移动阻挡较弱,沙丘移动的最远,B、C、D 错。10B 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B 对。A、C、D 错。11B 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A 错。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都能指示风向,分布区的风向固定,B 对。迎风坡都较缓,C 对
19、。可能会存在同一地区,D 错。点睛: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10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2018河南省商丘市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回答 1213 题。12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 河流流量减少 B 地壳抬升 C 地壳下降 D 植被破坏13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
20、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 上游河源处 B 山口冲积扇处 C 中游的河流弯曲处 D 河流入海口处12B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阶地。河流流量减少和植被破坏对阶地的形成影响不大;河流下切是外力作用,而地壳下降属于内力作用。据此选 B。13C 河谷的不对称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的。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若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侵蚀,右岸陡,南半球左岸侵蚀,左岸陡。若河道弯曲,考虑凹凸岸,凹岸侵蚀,凸岸
21、堆积。河岸的不对称与河道上中下游位置无关,据此选 C。(2018陕西省榆林市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下列 1416 题14辽河河口海岸线( )A 19091945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 19451979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11C 197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 190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15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 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 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C 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 D 辽河河口潮沙堆积较强16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A 导致海水倒灌 B 不利于港口建设C 导致生物
22、多样性减少 D 使黄海面积缩小14C 结合图示,辽河河口海岸线 1909-1945 年大体向海洋方向推进,但并不是全部;197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选 C。15A 由图可知,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泥沙源于地表侵蚀作用的增强,反映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选 A。16B 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表现为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反映辽河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2018新课标高三模拟押题卷(三)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推进到水体中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其上发育有分汉河道、河岸、席状滩等更小单元。下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23、境内岱海(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断层构造内陆湖)一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 1719 题。17岱海现阶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有(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A B C D 18在图中处,每一次洪水宣泄( )A 沉积物颗粒为砾石 B 沉积物颗粒为砂质沉积物C 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先沉积 D 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1219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则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有( )A 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B 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C 岱海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 D 岱海水严养殖业迅速发展17D 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堆积地貌,处于内陆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强烈,图中的河流携带泥沙在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41 地形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