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六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第13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六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第13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六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第13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 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1.“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bbc(2018 年 11 月,10)考查魏源的思想(2015 年 10 月,7)综合考查近代思想的演进排序(2015 年 10 月,27)对考查维新思想的理解(2017 年 11 月,9)考查进化论对中国的影响(2018 年 4 月,31)考查维新思想的原因和作用(2018 年 4 月,27)考查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7 次6 考2.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2)新文化运动
2、的主要内容(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bbd(2018 年 11 月,14)考查文学革命(2016 年 4 月,9)考查文学革命(2017 年 4 月,10)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017 年 11 月,10)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7 次4 考2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bc(2018 年 11 月,29)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7 次1 考考点 1 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b)11842 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50 卷, “长计”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之后他将其扩充到 100 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
3、,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 )A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B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C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真正败因D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而不是改造中国,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如美国制度”可知魏源意识到了中西方制度的差异,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到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强调鸦片战争的败因,故 C 项错误;依所学,维新派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改革,而非魏源等地主阶级,故 D 项错误。答案 B2(2018 年 11 月浙江选考)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
4、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3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解析 根据书影可知此书为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冲破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强国御侮,A、B、C 三项解读正确;海国图志在清朝的传播和影响有限,未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故 D 项解读错误。答案 D考点 2 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3(2018 年 3 月温州适应卷)康有为写道:“百事万世,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 ”梁启超则称:“进化者,向一目的而上进直谓也。日迈月征,进进不已,必达于其极点。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 ”上述思想意在( )
5、A批判封建纲常名教B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C宣传资产阶级革命D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解析 题目没有涉及封建纲常名教,与材料中“进化者”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 “梁启超”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故 C 项错误;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与材料中“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 D4(2018 年 3 月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有一近代学者指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还主张“国
6、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该学者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严复 D陈独秀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君不是救世主,而是窃国大盗。国家是人民的公产,王侯将相都是人民的公仆。揭露君对民的苛求与残暴,强调国家主权在民,体现了维新派代表人物抑君权、张民权的主张,这段话出自严复的辟韩 ,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与题干不相符,故 A 排除。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他主张民主共和,故D 错误。答案 C5(2018 年 3 月宁波适应卷)梁启超曾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4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
7、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 ”其观点旨在表达( )A振兴民权是建立国权的前提B君轻民贵是国家兴旺的根本C民众自治是国家发展的归宿D伸张民权是民族振兴的目标解析 “民权兴则国权立”等字眼意在强调振兴民权是建立国权的基础和前提,所以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兴民权是国家兴旺的根本,也是国家发展的归宿,所以 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伸张民权是民族振兴的途径而非目标,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答案 A考点 3 (加试)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6(2018 年 3 月嘉兴模拟)孙中山 1906 年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今由平民革命以建革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
8、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集中表明革命党人主张( )A建立统一的民族独立国家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D争取国家富强实现民生幸福 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反帝内容,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孙中山主张人民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故 B 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并没有要求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故 C 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 项属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故 D 项错误。答案 B考点 4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7下图是 1916 年 10 月
9、发行的新青年第 2 卷第 2 号刊登的通告。这则通告的文字( )5A宣告了新文化运动展开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精神C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背离了民主科学的原则解析 新文化运动于 1915 年展开,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由通告内容“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是否与本志相合但其所论确有研究之价值者即皆一体登载” ,说明新青年容纳不同意见的文字,体现了兼容并收的精神,故 B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对不同意见的文字的包容,没有体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故 C 项错误;容纳不同意见的文字体现了民主科学原则,故 D 项错误。答案 B考点 5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8(2018 年 11 月浙江选考)20 世
10、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解析 根据史料中“平易的” “通俗的” “国民文学”可推知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故选 C 项;材料强调文学自身问题,没有涉及振作少年精神,A 项错误;根据史料可知文学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并非局限于改良,B 项错误;D 项中的反对专制材料无从体现,可排除。答案 C9(2018 年 3 月嘉兴模拟)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人把批判矛头直指孔子,指出
11、:“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下列主张同属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6B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C “禁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小学禁止读经科”D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解析 由材料可知此时期为批判儒家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主张改革变法,属于商鞅变法时期,故 A 项错误;“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提倡发展机器,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故 B 项错误;“禁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小学禁止读经科”体现了反清色彩,应为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故 C 项错误;“科学之兴,其
12、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提倡科学与民主,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 D 项正确。答案 D10(2018 年 3 月台州模拟卷)近代某部作品对“仁义道德”掩盖下“人吃人”的罪恶所作的犀利抨击,揭示出封建礼教所设定的种种道德规范,在麻痹腐蚀着人们的心灵,维持着“从来如此”的“人吃人”的局面。该作品( )A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B提出文学改良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从人性解放的角度出发,猛烈攻击了封建礼教 D号召文学革命,主张推倒雕琢、陈腐的旧文学解析 “人吃人”的局面可以得出该作品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选 C。答案 C考点 6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3、)111902 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解析 材料两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涉及建立民主政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政体,故 A 项错误;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梁启超则不涉及,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 “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
14、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可知两者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两7者都主张将国民改造成具有新思想的公民,批判传统伦理道德只是其途径和方法,故 D 项错误。答案 C考点 7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2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 ;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 1905 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
15、义制度的危机解析 根据材料,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朱执信 1905 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始于 19171918 年,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在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材料所述现象只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能说是实践,故 B 项错误;各政治派别各有自己的主张,并不是所有的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故 D 项错误。答案 A13(2018 年 3 月浙江暨阳联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现代 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20 世纪 重大 理论 成果 13 近代中国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