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专题,上起鸦 片战争,下讫国民大革命,主要包括地主阶级的学习西 方器物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思想、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改良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知识点。贯穿本阶段始终 的是一个主题探索。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经历了仿制外国器物、仿行外国制度、解放国人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等几个阶段。二是先进的思想理论在革命实践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三民主义等,它们解决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航母前进的旗帜。,一、
2、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 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 _的先驱。,睁眼看世界,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_ _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 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洋务运,动,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 想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 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形 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_ _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 “_”
3、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 经过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 播。,建立民国,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传统,道德,民族资产阶级,儒家传统道德,三、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封建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四、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洋务运动,君,主立宪制,新文化运动,五、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
4、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考向一 地主阶级的学器物思想(5年2考)【再研真题】 1.(2015江苏单科T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 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 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
5、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 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世纪金榜导学号(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郭嵩焘主张派遣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明显超越 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故受到士大夫们谩骂、反 对和压制,所以本题选C。材料并未体现李鸿章思想日 趋保守,排除A;郭嵩焘仅仅客观反映了留学生的状况,劝扩大留学范围,并没有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的意思
6、,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清廷对外政策的变化,排除D。,2.(2014江苏单科T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 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
7、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据这一思想,可以找出所要答案。第(2)题,本题是观点型论述题,首先是明确观点,王韬课士的方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次,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论述。,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1分)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
8、分)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1分) (2)略。(10分),【考向规律】重在考查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往往通过原始史料创设情境,从具体情境中理解“中体西用”的内涵、外延及其评价。,【史识拓展】一、多元史观视角下的“中体西用”思想,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1)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2)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
9、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3)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
10、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三、“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发生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主要目的都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近代化。,2.不同点:(1)“师夷长技”思想:其思想来源于鸦片战争当中的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的目的很鲜明,即抵抗外来侵略。,(2)“中体西用”思想: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纲常礼教,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根本
11、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3)早期维新思想: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后期,其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其思想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典题精练】 1.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
12、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选B。材料中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 律例,并运用其法律条款证明禁烟的合法性,要求外 商出具保证书,这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与外交制 度无关,A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运用西方法律 维护了国家利益,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主张采用西 方政治制度的信息,而且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C错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加以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D错误。,2.(2018镇江模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
13、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解析】选B。“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反映了中体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A错误;李鸿章强调“中体”,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故B正确;材料强调“中体”,说明并没有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故C错误;“中体”思想不是科学依据,故D错误。,3.(新题预测)(14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著名史学家陈旭
14、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 不能及。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 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鸿章以 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洋务始末卷二五,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
15、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 科学的追求,材料三 戊戌维新勃起于甲午战败之后。实由同、光变法运动孕育发展而成。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至戊戌则兼欲师用西洋之政教。盖西学传播,得译书、留学、报馆、学校之助而渐深入普及。当时士大夫之世界知识既较丰于同治诸公,其政治思想亦更合乎近代之标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认为中国“火器万不能及”的原因,概括他提出的自强主张。(3分)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9分
16、)(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儒者明其理,匠人 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得出中国制 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第二问,据材料一 “莫如觅制器之器”得出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据 材料一“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得出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第(2)题,据材料二,中“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得 出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据材料二“其制造、军 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得出认为西学也有本 末之分。第(3)题,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 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
17、中体西用”的宗旨。可 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角度一: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知识进行论证。角度二:汲取西学过程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戊戌维新知识分析论证。,答案:(1)原因:中国制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1分) 主张: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2分) (2)说明: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2分) (3)略。(9分),考向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思想(5年1考) 【再研真题】 (2016江苏单科T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
18、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在1897年之前,中国已经有昭文新报 申报等,A错误;材料中“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 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华盛 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 故B正确;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 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不等于南方没,有,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
19、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错误。,【考向规律】重在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派的主要活动。多通过反映思想家思想的原始史料或中外学者对康有为思想的评价创设考查情境,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识拓展】一、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1)两派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2)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二、康梁维
20、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 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主张 变法,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 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 想文化和科学技术。这些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康、梁维新思想对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体现在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拓展延伸】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和评价 (1)特点:其一为“儒表西里”,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 变法披上“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126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三民主义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