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爱情如歌第5课《给女儿的信》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爱情如歌第5课《给女儿的信》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爱情如歌第5课《给女儿的信》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5 课给女儿的信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结合课文,让学生绘声绘色的给同学讲故事。2 让学生积极的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的爱情观与熏陶和感染。3 老师学生搜集一些优美动人的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让学生受到启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2 学情分析3 重点难点1 学生对真正爱情的理解及纠正学生在爱情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糊涂观念。2 引导学生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4 教法学
2、法1 采用“课堂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课堂自始至终贯彻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法。2 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阅读环节中,要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解读环节中,老师引入问题,并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向生活空间拓展、向超文本与价值追求的空间拓展及向文本间拓展。5 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给女儿的信一、导入 1、无论哪个时代,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 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 但处在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 2、
3、你认为什么是爱情?你向父母亲问过这个问题吗?可能得到怎样的回答? 二、阅读环节1、自读课文,预习检查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这封书信通过讲故事,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 “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旨在启示像女儿一样的少男少女要正确、理智地去理解爱情。 4、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1)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2) 、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
4、而又彼此看看。 ”对男人和女人进行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彼此间的传情达意。 “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 ”这是对老头和老太婆的神2态描写,写出了他们生活得美好和他们之间的真情实意。 “时而?时而?”照应了第八自然段当中的神态描写。时间并未使“爱情”消逝,反而映射出“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爱情 如歌第 女儿 教案 沪教版 五四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