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登岳阳楼》教案北师大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登岳阳楼》教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登岳阳楼》教案北师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比较探究登岳阳楼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 学情分析所教学生是农村学生,理解诗歌和欣赏诗歌的能力相对弱于城市学生,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相信学生会有大的提高。3 重点难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讲授】登岳阳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二、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世称杜
2、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
3、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五、赏析诗歌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2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比较 探究 岳阳楼 教案 北师大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