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目标导航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3.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 “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
2、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全国战争。2经过(1)公元前 230 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2)公元前 229 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3)公元前 226 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4)公元前 225 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5)公元前 223 年,秦军灭掉楚国。(6)公元前 221 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 齐国。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2思维点拨 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
3、、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面设县。3作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2)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归纳总结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加强
4、皇权的重要措施,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官吏不再臣属于诸侯,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易错提醒 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服务于统一局面。三、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2)为使车辆在全国顺利通行,统一车轨。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方面: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2)水路方面:疏浚了
5、鸿沟,开凿了灵渠。4巩固边防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3思维点拨 (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其作用反过来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重点精讲 如何认识秦始皇修筑长城?(1)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沿边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暴政的表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四、历史的余音1功绩(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
6、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2过失:唯我独尊、专制暴虐。(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滥用民力、物力,大建宫殿、陵墓,征收沉重的赋税。(3)制定了严酷的刑法。知识图示主题一 秦统一六国史料一 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梁启超史料二 假长此不获统一,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将伊于胡底。梁启超史料三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4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史料二是说如果长期不能统一,诸侯混战带来的惨状不知到什么地步为止。(3)史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明显效果,国力增强。问题
7、思考(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提示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2)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3)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秦统一六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
8、聚力增强。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2)主观条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方略。主题二 评价秦始皇史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5史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 , “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 ,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
9、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由可知其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的灭亡。(2)史料二中的指的是秦始皇进行了体制创新;是指其统一全国。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2)从史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3)你怎样看待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提示 (1)秦始皇苦役百姓,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是一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2)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家 千秋 功过 秦始皇学案 人民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