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酶(含解析)讲义.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酶(含解析)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酶(含解析)讲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 讲 酶考纲要求 1.酶的发现过程(a)。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c)。4.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c)。5.活动: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c)。考点一 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的发现(连线)提醒 归纳酶的本质、作用2.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2)催化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恢复原状。(3)酶作用的强弱用酶活性表示。3.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锁钥学说(1)图中 A 表示酶,B 表示被
2、 A 催化的底物,E、F 表示 B 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 表示不能被 A 催化的物质。2(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低温不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活性。4.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率极高。(2)酶具有专一性由于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或是小部分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提醒 具有专一性的五类物质有酶、载体、激素、tRNA、抗体等。(3)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pH 对酶活性的影响a.不同的酶最适 pH 不同,在最适 pH
3、 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 pH,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b.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不同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b.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2)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3)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4)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5)高温、低温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实质不同( )与酶有关的曲线模型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由
4、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填“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3(2)酶专一性的曲线在反应物 a 中加入酶 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明显加快,说明酶 A 能催化该反应。在反应物 a 中加入酶 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 B 不能催化该反应。(3)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曲线分析图 A、B 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分析图 C 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 pH 的变化不会(填“会”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
5、度。命题点一 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改变有关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答案 D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A 正确;酶的活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pH 等,B 正确;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它们都属于水解酶,C 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而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只能催化纤维素水
6、解,D 错误。2.(2018嘉兴模拟)下列有关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和呼吸酶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B.酶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到细胞外才能发挥作用C.有些酶和相应的化学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4D.高温或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答案 C解析 垂体细胞既可以产生生长激素,也可以产生呼吸酶,A 错误;胞内酶在细胞内起作用,不必分泌到细胞外,B 错误;高温可以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不能破坏酶的结构,D 错误。酶与动物激素的比较项目 酶 动物激素来源及作用场所活细胞产生;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在细胞
7、膜上或细胞内发挥作用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生物功能 催化作用,作用后保持不变 调节作用,作用后被灭活共性 在生物体内均属于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命题点二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3.(2018杭州学军中学 3 月选考模拟)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乙酶B.甲酶的活性始终高于乙酶C.乙酶在 55后完全失去活性D.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小于乙酶,A 错误;45 之后,甲酶的活性小于乙酶,B 错误;55 在乙酶的活性温度范围
8、内,因此在此温度下乙酶没有失去活性,C错误;由图分析可知,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D 正确。4.如图为适宜温度下,pH 对人体内两种酶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5A.pH 值从 2 逐步上升到 8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步增强B.不同酶对 pH 的耐受范围不相同C.酶、酶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答案 A解析 由图可知,pH2 时酶失活,pH 值从 2 逐步上升到 8,酶活性也不能恢复,A 错误;由图可知,不同酶对 pH 的耐受范围不相同,B 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值为酸性条件,胰蛋白酶的最适 pH 值为略碱性条件,酶、酶可以对应人体
9、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C 正确;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 pH 值,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D 正确。(1)温度、pH、酶活性抑制剂(如重金属离子等)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2)酶所处温度从适温到低温再到适温,则酶活性从强到弱再到强;而酶所处温度从适温到高温再到适温,则酶活性从高到失活再到仍失活,如胰蛋白酶从高温到适温过程中,其活性保持不变,因为蛋白质变性不可逆。命题点三 验证酶特性的相关实验5.取经过编号的 5 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
10、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A.1 号和 3 号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3 号和 5 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 pH 的影响C.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3 号和 4 号试管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答案 B解析 唾液中只有唾液淀粉酶,不含过氧化氢酶,所以几乎无气泡,而生土豆块中含过氧化6氢酶,所以产生大量气泡,因此 1 号和 3 号对照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 错误;5 号试管加入的是生土豆块稀盐酸,与 3 号对照,几乎无气泡,所以 3 号和
11、5 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 pH 的影响,B 正确;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3 号和 2 号试管,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C 错误;3 号和 4 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 错误。6.(2018温州第二次模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没有影响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C.H2O2溶液中加入 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只比较唾液淀粉酶对蔗糖和淀粉的作用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 B解析 鸡肝或马铃薯块茎制成匀浆后,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大,将加快反应速率,A 错误;酶的作用具
12、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与酶分子自身的形状有关,B 正确;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必须将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才能得出,C 错误;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而能分解淀粉,此实验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 错误。考点二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1.实验原理淀粉(非还原糖) 麦芽糖(还原糖); 水 解 蔗糖(非还原糖) 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水 解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红黄色沉淀。 热 水 浴 加 热2.实验步骤试管 1 2 3 4 5 6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新鲜唾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温度处理
13、37恒温水浴保温 15min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水浴加热 沸水浴 23min7实验结果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出现红黄色沉淀3.结论:酶具有专一性。归纳总结 (1)试管 1、3、5 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催化水解,而蔗糖酶不能;试管 2、4、6 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能将蔗糖催化水解,而淀粉酶不能。从而说明一种底物的反应只能被一种酶来催化。(2)试管 1、3、4 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试管2、5、6 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从而
14、说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命题点一 实验原理、步骤、现象1.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 表示 4 支试管,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步骤 a b c d淀粉溶液2mL蔗糖溶液2mL唾液淀粉酶溶液2mL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37温水中水浴加热 10min 将 c 倒入 a 中,将 d 倒入 b 中 37温水中水浴加热 10min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 2mL 37恒温水浴 2min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加入的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B.应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C.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D.第步操作可以省略答案 B解析 两支试管里
15、都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A 正确;不能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若换成碘碘化钾溶液,蔗糖无论是否水解,都检测不出,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B 错误;处应改为在沸水浴中加热 23min,C 正确;本实验不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开始时 37温水中水浴加热 10min 可省略,D 正确。82.现有 3 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D.甲和
16、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 A解析 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了红黄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红黄色沉淀,A 错误、C 正确;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 正确;甲和乙试管对照,乙试管中的胃蛋白酶不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 正确。命题点二 实验分析与实验拓展3.在煮过和未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 X 上出现气泡,在土豆片 Y 上没有气泡,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A.土豆片 X 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B.土豆片 X 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土豆片中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C.土豆片 X 是没煮过的,因为植物中含有
17、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D.土豆片 X 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土豆中的酶答案 C解析 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若土豆片煮过,则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失活,不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无气泡产生。4.(2019杭州模拟)如表为甲、乙两位同学用相同材料和试剂进行“探究酶的专一性”的活动过程。甲做了 13 组实验,乙做了 46 组实验。单位:mL组别 1 2 3 4 5 61%淀粉溶液 3 3 32%蔗糖溶液 3 3 3新鲜唾液 1 1蔗糖酶溶液 1 1本尼迪特试剂 2 2 2 2 2 2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B.甲
18、、乙同学单独做的实验都不能探究酶的专一性C.若第 4 组出现阳性反应,则乙同学的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D.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答案 B解析 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反应变蓝,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来检测淀粉是否被完全分解,从而检测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的专一性,A 正确;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淀粉和蔗糖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后产生红黄色沉淀,甲、乙同学单独做的实验都能探究酶的专一性,B 错误;若第 4组出现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蔗糖中含有还原糖,即使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也会出现产物中具有还原糖的假象,不能证明酶的
19、专一性,C 正确;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底物是否含有还原糖、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纯净等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D 正确。考点三 活动: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2.实验原理(1)反应式:2H 2O2 2H2OO 2。 过 氧 化 氢 酶 (2)pH 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倒置量筒中的气体量来测量。3.方法步骤(1)将托盘中水加满。(2)将大小相同的 8 片滤纸片放入培养皿的鲜肝匀浆中(目的是让滤纸片上粘有鲜肝匀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3)将滤纸放入反应小室中,使其贴于小室内壁上。(4)如图所示,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贴有
20、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小心加入 pH 为 5.0 的缓冲液 2mL,然后再加入 2mL3%的 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以防酶与底物反应。10(5)将 25mL 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需赶出),将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6)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于盘中水里,保持滤纸片一侧在上方,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并扶好。(7)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 180,使 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开始计时,分别在 0.5min 和1min 时,读取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并做好标记,且记录。(8)收集 pH6.0、pH7.0、pH8.0 条件下,反应小室中产生的气体量。
21、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在 pH6.0、pH7.0、pH8.0 条件下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1.探究酶活性最适 pH 的一般步骤最适 pH 的探究思路:Error! O2的产生速率 检 测 2.实验变量分析(1)自变量:一系列 pH 梯度(至少三组)。(2)因变量: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剩余量(产物的生成速率或产生量)。(3)无关变量:底物浓度、试剂量、酶浓度、温度等。3.实验装置分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pH,为观察 pH 的改变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该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多组不同的 pH 条件。(2)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故将量筒灌满水
22、倒置于托盘中,以排出量筒内的空气,保证收集到的气体只有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11(3)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 A 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4)提高温度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故图 B 托盘中加入清水,使小室处于恒温,即保持在室温。(5)实验中要测量氧气体积,故不能用试管代替量筒收集气体。12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1.为了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直径 4cm、厚度 0.5cm 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实验步骤:组别步骤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1mol/L 的 HCl 溶液 浸泡 5min 1mol/L 的 NaOH
23、溶液 蒸馏水 浸泡 5min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多余的液体3%的过氧化氢溶液 5 滴 5 滴 5 滴及时观察现象 第 1、2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 注:“”表示不做处理。请分析回答:(1)表格中的是,是。(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写出两项)。(3)及时观察时,第 1、2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第 3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第 1、2 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第 3 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第1、2 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即可)。答案 (1)浸泡 5min
24、有大量气泡产生 (2)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或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观察时间等) (3)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 (4)过氧化氢分解完毕 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或浸泡时间短,HCl、NaOH 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过氧化氢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合理即可)解析 (1)对第 1、2、3 组的处理分别是用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均为5min,故是浸泡 5min。第 1、2 组分别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强酸和强碱影响了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解析 讲义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