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生物试题1.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蓝藻细胞内含有色素和光合酶B. 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D. 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内质网,其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2、滑面型内质网有多种功能:既参与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磷脂、糖
2、脂以及糖蛋白中的糖成分。【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细胞器,蓝藻细胞膜向内折叠成为光合膜,其膜中含有色素和光合酶,从而能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B 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C 错误;内质网是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组成的,其功能多种多样,既参与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磷脂、糖脂以及糖蛋白中的糖成分,有些内质网中还有合成磷脂的酶,D 正确。2.8的盐酸会杀死细胞,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 8的盐酸中,发现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部分细胞未发生,对此现象,下
3、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能观察到染色体B. 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 2O、HC1 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C. 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细胞置于清水中将可以复原D. 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 8的盐酸【答案】B【解析】2【分析】1、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如果过长或者外界的溶液浓度过大,都会造成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盐酸会杀死细胞,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染色质状态存在) ,A 错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2O、HC1 都能通过细
4、胞膜和液泡膜,B 正确;8的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 8的盐酸中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细胞会死亡,再将细胞置于清水中不可以复原,C 错误;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大于 8的盐酸,D错误。3.下列有关酶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 一定含磷元素,酶一定没有磷元素B. 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 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 ATPC. ATP 中的 A 被称为腺苷,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D. ATP 的合成和分解都需要酶【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
5、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详解】组成 ATP 的元素有 C、H、O、N、P,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 C、H、O、N) ,极少数酶是 RNA(组成元素 C、H、O、N、P) ,A 错误;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需要消耗 ATP,放能反应往往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产生 ATP,B 正确;ATP 中的A 被称为腺苷,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C 正确;ATP 的合成和分解都是酶促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D 正确。4.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 G
6、FAJ1 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来说法错误的是3A. GFAJ1 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 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 砷元素存在于 GFAJ1 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 和 RNA 等物质中D. 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细胞内含有较
7、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根据题干可知,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说明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碳、氢、氧、氮、砷、硫,A 正确;由于题干信息“砷可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B 正确;砷元素存在于 GFAJ-1 细菌细胞膜以及 ATP、DNA 和 RNA 等物质,糖类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故砷元素不可能在糖类中代替磷元素,C 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 正确。
8、【点睛】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有的含有硫,DNA、RNA、ATP 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 “利用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破伤风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避免其在有氧时大量繁殖需要及时处理伤口B. 利用麦芽糖、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各种酒C. 马拉松比赛时,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和 CO2,会使肌肉酸胀乏力D. 种子、果蔬储存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
9、损失减小到最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4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详解】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 错误;酵母菌在发酵罐中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利用麦芽糖、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B 正确;马拉松比赛时,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酸胀乏力,但不产生二氧化碳,C 错误;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在低氧的环境中,有氧呼吸因氧气浓度低
10、而很弱,无氧呼吸因氧气存在而受抑制,细胞总呼吸低消耗的有机物少,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D 错误。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不都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无差异C. 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 DNA 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 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特征,能与癌细胞的特征进行区别,同时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凋亡的概
11、念,并能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详解】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B 错误;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NA 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不会变,C 错误;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由基因调控,D 正确。7.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5A. 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中B. 乙图和丙图中的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含义也不同C. 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形成有关,则 A 代表的物
12、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D. 如果用 35S 标记某种氨基酸, 35S 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所对应的结构中【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脱水缩合过程,乙图表示翻译过程,丙图表示 DNA 分子结构中的一对脱氧核苷酸,丁图表示多肽链的一部分。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丙图中的虚线表示碱基对形成的氢键,在乙图的tRNA 中也会出现,A 错误;乙图中的分别是 mRNA、核糖体和 tRNA,而丙图中的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含义也不同,分别是多肽和 R 基,B 正确;由于是肽键,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形成有关,则
13、 A 是酶,属于蛋白质,因而 A 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C 正确;用 35S 标记某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又因为 S 存在于氨基酸的 R基团中,所以如果用 35S 标记某种氨基酸, 35S 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所对应的结构中,D 正确。8.秋季枫树等植物的叶片变为红色,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增多而一些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所致,实验小组对此进行实验验证: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靠近层析液的两条色素带非常窄,有关推断合理的是A. 低温类胡萝卜素容易被破坏B. 变窄的是叶黄素和叶绿素 aC. 叶绿素难溶于无水乙醇6D. 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
14、可能是其为水溶性色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详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中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因此变窄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A 错误;B 错误;提取色素的依据是相关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C 错误;提取光合色素用的有机溶剂,如果花青素溶于有机溶剂,则滤纸条上会有花青素,所以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D
15、正确。【点睛】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 、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 、叶绿素b(第 2 宽) ,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9.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
16、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7A. 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 A、a 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B. 图乙中的 ab 段和图丙中的 gh 段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 图乙中的 bc 段可对应于图甲或图丙中的 fg 段D. 图乙中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 jk 段形成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图表示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
17、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则基因 A、a 位于一条常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A 错误;图乙的 ab 段代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图丙中的 gh 段染色体组数加倍,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 错误;图乙中的 bc 段时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丙中的 fg 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C 正确;图乙中的 cd 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中 jk 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凹陷形成子细胞,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18、D 错误。【点睛】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乙图: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复制;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步,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fg 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hj 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gh8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jk 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凹陷形成子细胞。10.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 “演绎推理”过
19、程指的是A. 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 根据 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 F1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1:2:1D. 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设计测交实验并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
20、的结果,实验验证是做测交实验。【详解】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A 错误;根据 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也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 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 1:2:1,属于假说内容,另外,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型的说法,C 错误;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 1:1,D 正确。11.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下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 PER 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
21、降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B. 过程中一个 mRNA 分子只能翻译出一个 PER 蛋白C. 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某些细胞中D. TIM 与 PER 的结合物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9【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表示转录,是以周期基因为模板合成相应的 mRNA 的过程;过程表示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 PER 的过程,过程表示 TIM 与 PER 的结合物,抑制了周期基因的表达过程。【详解】过程表示转录,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A 错误;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中一个 mRNA 分子可以相继
22、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个 PER 蛋白,B 错误;下丘脑与动物的节律有关,因此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某些细胞中,C 正确;由图中可看出,TIM 与 PER 的结合物通过影响周期基因的转录来抑制周期基因的表达,而不是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D 错误。12.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 Aa、Bb、Cc 控制。A、B 和 C 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 和 c 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 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 164 B. 1564 C. 664 D. 116【答案】B【解析
23、】【分析】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 3 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根据题意: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就是 AABBCC 与 aabbcc 杂交,则 F1为AaBbCc。又因为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据叠加性,所以后代表现型与 AaBbcc 相同的个体有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让 F1自交,将三对基因分别考虑,AaAa 后代是 Aa 的概率为 1/2, 后代是 AA 或 aa 概率为 1/4, BbBb 和 CcCc 后代同理,所以后代表现型
24、与 AaBbcc 相同的概率为:AaBbcc(1/21/21/4)AAbbcc(1/41/41/4)aaBBcc(1/41/41/4)aabbCC(1/41/41/4)AabbCc(1/21/41/2)aaBbCc(1/41/21/2)15/64,B 正确。【点睛】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因而可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且解题过程更简单易行。基本策略如下: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10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 AaBbAabb 可分解为:AaAa、Bbbb。2、将每个分离定律问题的结果相乘。(1)配子类型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烟台市 2019 届高三 生物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