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安庆市白泽湖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第 I 卷 阅读题 (9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代以来,西风东渐。 “五四”以后,西风狂飙。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 ,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 ,人们却并不反感。“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礼
2、教” ,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3、,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 。这本久已不闻的小册子,近几年重新兴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这太不公平!看来,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的。因此,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和朋友。若强调这位男子作
4、为儿子的义务,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另外,就- 2 -“父慈子孝”的伦理要求而言,对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很多人都认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教育,丧失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孩子们没有束缚,比较自由任性。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阶层相对固化的西方, “礼不下庶人” ,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上,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英美那些优质私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公立中小学。为培养出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英国的不少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保留着传
5、统的体罚制度。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但是,礼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 ,则是普遍和永恒的。(节选自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略有改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因此广受批判。B. “礼教”的本义就是礼仪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以礼乐教化人心,但近现代以来,却逐渐被国人误解,成了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C. 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礼教
6、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沉渣” 。D. 作者认为,朱熹所说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即教会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仪”源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 ,与“礼教”的境遇大不相同,至今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B. 弟子规是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出来的一本韵文读物。C. 近几年, 弟子规重新兴起,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书宣扬愚忠愚孝,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害。
7、D. 在中国,古人一般会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当强调某人作为某一身份的义务时,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教”不应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有为“礼教”正名之意。名正言顺,有利于今天的国人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B. 实际上,西方精英阶层十分重视礼仪和规则方面的教育,他们的孩子必须得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但贫民阶层对礼仪和规则的教育却显得比较随意。C. 虽然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里会有所不同,但是礼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是一致的。D. 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但礼
8、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 项曲解文意。选项说造成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于礼教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沉渣” 。原文第五节中说“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 ”意思是“斥之者以为” ,并非是客观事实。结尾对举例评价“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这太不公平!”分明对斥之者的看法不以为然。【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9、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该题 C 中,原文是“斥之者以为” ,选项表述成“其根本原因在于” ,成了肯定正确的事实了。【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中,礼教即礼仪的教育。礼仪和礼教关系十分密切,双方不可能撇清关系。
10、从本质上来说,礼教之所以被视为“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的坏东西” ,正是礼仪中的某些具体规定存在问题。因此,不能说礼仪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 4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礼仪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说法绝对,因为第二节讲述了礼教与礼仪的关系, “礼教 ,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 ”“以
11、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后半句无中生有。D 项“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说法不妥。原文只是说“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当” ,不能因为文中提到了一些中华文化经典和西方教育,而臆造出“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的说法。【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
12、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比如 D 项,原文中是说“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
13、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 5 -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
14、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有一年,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
15、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告诉我说:“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
16、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 5000 元呢。我说:好- 6 -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
17、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了铺垫。B. 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C. 在广州, “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D. 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5. 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 ,而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传统手工艺却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
18、永远“活着” 。【答案】4. BC 5. 手工艺者不仅要有自己的坚守,有时还要懂得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 ;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适应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 “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错误,选项中“无师自通”于文无
19、据,文中只是说木匠雕刻技艺高超,但没有说是“无师自通” 。C 项, “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不是“懒” ,而是像木匠一样坚持“职业的尊严” 。故选 BC 两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把握小说主旨,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 ,而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传统手工艺却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然后理解标题“活着的手艺”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主人公是如何让“它”活着的,文中的“我”认为该如何让这些“
20、手艺”活着,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 7 -答题。解答时一方面要联系文本,一方面要联系现实,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文中的“手艺”是指木匠的手艺,木匠对自己的手艺是坚守的,作者对木匠坚守传统手工艺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木匠高超的手艺只能用于做复古家具,其间也表达出一些无奈。从现实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是历史的必然,要想让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得到传承,除了坚守还必须有创新有发展,也就是说要与时俱进。考生可以从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角度、社会环境的角度、政府保护等角度来谈办法即可。答题的时候要言之成理。【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
21、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如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
22、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也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从玉华在李佩先生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 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她曾跑遍了半个地球,如今,她的背驼得像把折尺,她的眼眉越来越低垂,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见过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起起伏伏。如今,没什么能让这个百岁老人大喜大悲了。她一生都是
23、时间的敌人。70 多岁学电脑,近 80 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晚年的她用 10 多年,开设了 600 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甚至在学术圈里,从香港给她带- 8 -东西,只用提“中关村的李佩先生” ,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邮差”之多,级别之高,令人惊叹。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但 1968 年 12 月 4 日,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西郊机场降
24、落时失事。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安庆市 白泽湖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