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15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doc
《(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15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15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5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2018湖州模拟)下表表示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三个区域的面积和区域密度指标。读表完成下面两题。地区区域面积(万 km2)人口密度(人/km 2)规模城市密度(个/万 km2)城镇用地密度(km 2/千 km2)城镇人口密度(人/km2)京津冀 21.6 501 0.6 16.9 273长三角 21.7 754 2.34 32.1 485珠三角 17.9 598 1.36 25.4 390备注:规模城市是指人口数量在 50 万及以上的城市,城镇人口密度是指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城镇人口数量。1表中数据表明( )A “长三角”城市化水平最高B “珠三角”规模城市数
2、量最多C “珠三角”城镇用地面积最大D京津冀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解析:可求出规模城市数量,应该是京津冀地区最多;区域面积乘以城镇用地密度即可求出城镇用地面积,应该是“长三角”地区最大;京津冀区域面积大,但规模城市密度较小,城镇用地密度小,所以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答案:D2造成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人口规模差异B区域内、外部交通条件差异C区域自然条件差异D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差异解析: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出来;区域面积除以规模城市密度即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造成京津冀、 “长三角”
3、“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规模城市密度差异导致的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的差异。答案:D(2018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3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北水南调 B沿线需逐级抽水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解析:北方水资源短缺,南方水资源充足,南水北调,A 项错误;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B 项错误;对调出区产业结构影响较小,C 项错误;调入区水资源总量增加,人口容量可能增加,D 项正确。答案:D4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
4、于碛的上游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C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D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解析:从图中海拔高度可以判断,黄河古渡位于碛的上游,A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位于干支流交汇处,B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碛阻挡河水,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C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碛阻挡河水,水位抬高,使上游河水流速减慢,D 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5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A农业景观 B地质成因C汛期长短 D径流量季节变化解析: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可以看出两地同属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一致,径流量季节变化相同,D 项正确;两地热量带不同,农业景观不同,A 项错误;两处地壳运
5、动不一样,一上升一下降,B 项错误;南方汛期长,北方汛期短,C 项错误。答案:D3(2018四川大教育联盟诊断)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 262 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 378 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完成下面三题。6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
6、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析:读题干材料可知, “阿里什河谷规划开发耕地 378 万亩” ,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A 项错误;调水线路主要为渠道,并有输水隧洞、压力管道等,不能发展航运,B 项错误;西水东调取水口位于尼罗河入海口附近,不能调节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C 项错误。答案:D7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土壤 D水源解析: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可将水输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答案:A8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A尼罗河断流 B灌区土地盐碱化C降水
7、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西奈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蒸发旺盛,灌溉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答案:B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 656 千米,是我国首4条 1 000 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9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C加强区际联系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析: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市对能源需求量大,安徽省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答案:D10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A减轻环境污染 B促进经济发展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解析:
8、由上题分析可知,皖电东送有利于淮南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答案:B读我国 A、B 两地 2014 年部分统计数据表,完成下面两题。区域 A 区 B 区人口(万人) 2 350 3 806面积(平方千米) 28 086 56 366耕地面积(千公顷) 980 3 060矿产资源 贫乏 煤炭、铁矿、石油等丰富城市化水平(%) 76.6 35.5GDP(亿元) 18 016 5 609三次产业结构 64054 284527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80 78511.与 A 区域相比,B 区域的优势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产业结构成熟C人均耕地面积大 D经济发达解析:读图分析,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中地理 复习 选择题 强化 增分练 专题 15 区域 差异 联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