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01901020349.doc
《山东省招远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0190102034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招远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01901020349.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招远一中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一、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1.20 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 ,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A. 美苏实际上放
2、弃争夺世界霸权B. 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 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 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美苏双方互相展示各自特长给对手以压力,是冷战的表现形式,故答案为 D 项。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排除 A 项;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不符合史实,材料不能反映“差距巨大” ,排除 B 项;材料显示双方互为震惊、害怕、向往,说明势均力敌,互有攻守,排除 C 项。2.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反映了A. 美苏势均
3、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B. 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C. 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D. 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2【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历史学家在冷战时期,对军事同盟多是批评、指责,冷战结束后,对军事同盟大加赞扬。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说明看待事物需要辩证的分析。因此 B 项正确。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只是一个方面。因此 A 项错误;历史研究应该得出一致结论,因此 C 项错误;意识形态并不能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因此 D项错误。3.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 ,甚至宣称愿
4、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A. 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B.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C.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D.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答案】【解析】根据材料“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 “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他们团结起来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 A 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排除 B。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
5、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关系不大,排除 C。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没有衰落,排除 D。4.1973 年 11 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 ”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统)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 ”这反映了当时A. 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B. 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C.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3D.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西欧“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 ,西欧
6、的“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 ,这说明美国和西欧已经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故 D 项正确;欧洲与美国有矛盾,但是不能体现出尖锐,故 A项错误;此时欧洲还没有共同的外交政策,故 B 项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此时美国霸主地位已经动摇,但不是丧失,故错误。5.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许多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A. 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 世界各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 国家的经济
7、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答案】【解析】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说明国际格局的巨变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A 正确;B 中完全融入说法错误;C 中意识形态说法错误;D 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6.1988 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自由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 (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为 51 和 25,到 1993 年这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变为 30 和 1400 这种变化反映了A. 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B.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C. 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D. 第三世界力量
8、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 年,由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4“自由世界”自居;1993 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都转变资本主义制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又以“西方”的称呼来代替“自由世界” ,这实际上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故项正确;项是对材料得到误读,这不是实质,故错误;1993 年苏联已经解体,故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第三世界就已经兴起,故 D 项错误。7.“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
9、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 小农经济的停滞【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中国农业使用铁犁牛耕,确立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时间一直没能改变,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停滞性,D 符合题意。A 材料没有涉及;B 不是材料的主旨;C 反映的是表面现象。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名师点睛】分析小农经济的弊端。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和脆弱性。以家庭为单位反映了分散性。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
10、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生产规模狭小,简单的性别分工有一定的落后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具有脆弱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8.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业生产的产量低B. 农民赋税负担沉重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5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小
11、农由原先的有自己的土地耕种,到由于土地兼并,或丧失土地或“耕豪民之田” ,反映了小农的破产,体现了小农的脆弱性,故选 C。农业单位产量、农民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不是材料的主旨,不选 AB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小农经济9.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过程中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A. 铁犁牛耕出现男耕女织B.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种植养畜相结合C.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闭分散D. 铁犁牛耕出现封闭分散【答案】【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出现,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精耕
12、细作、 自给自足。若填写铁犁牛耕的出现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重复,故 A 错误;与并列的特点均带有”性“,若填写“种植养畜相结合“则不符合规律,且种植养畜相结合对小农经济特点的概括不够到位,故 B 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小农经济成为可能,家庭为单位具有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具有封闭性,故封闭分散性能够更好地表现小农经济的特点,故 C 正确;若填写铁犁牛耕的出现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重复,故 D 错误。610.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 “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
13、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A.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西周末期至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说明先秦时期的土地变革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展开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D 项正确。铁犁牛耕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井田制瓦解,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但材料并未提及铁犁牛耕的作用,排除 A。商鞅变法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制度,但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 B。题干并未体现土地制度的变化对小农经济的影响,排除 C。综上所
14、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11.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B. 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 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D. 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汉代田庄中不仅有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兵器制造和生活用品生产等,完全可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故 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和外界交换信息,故 A 错误;材料中经济并不是多样化,只是满足田庄自身的需要,故 B 错误;田庄不依赖于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招远 一中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201901020349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