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4168.pptx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416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4168.pptx(7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PART 1,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体系构建,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1 2018全国卷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2)题。,典例探究,考点归纳总结,(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
2、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径流流速减慢,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局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降水影响不大。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外力作用。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说明该流域内不存在大片裸露的坡面。,考点归纳总结,根据表中数据和题干信息可知,第6次降水的降水量不大,但洪峰流量很大、含沙量极高,主要是由于经过前五次的降水,地下水已经饱和,故第6次降水几乎全变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增多,流速也增大,对坡面侵蚀作用
3、增强,导致含沙量增大。河床和沟谷是集水区,不是洪水所挟带的泥沙的主要来源地。,考点归纳总结,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T5-1,考点透析,考点归纳总结,2. 一个基础、两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 关键作用。(2)两个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两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 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
4、都是地理 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考点归纳总结,(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方法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考点归纳总结,(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
5、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考点归纳总结,(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其次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后分析其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考点归纳总结,考向一 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分析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图T5- 2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新题预测,考点归纳总结,图T5-2
6、,1.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2.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和地势 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 C.地势和生物量 D.生物量和降雨量,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生物量越大,对降雨的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总体减少,截留量总体增加,说明降雨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第2题,在较低海拔区,生物量与截留量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量。在较高海拔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大,推
7、测较高海拔区降雨量增大。故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物量和降雨量。,考向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践运用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千米。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考点归纳总结,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图T5-3示意
8、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图T5-3,(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考点归纳总结,该区域地处西风带大陆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岛地势平坦,西风风力强劲;半岛以岩石台地为主,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高大树木难以生存。,(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的乐园的原因。,考点归纳总结,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半岛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20世纪5
9、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杀海狮以获取皮毛和油脂,1960年后该行为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猎捕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考点归纳总结,赞同。理由:猎捕海狮可以获取皮毛和油脂,增加经济收入;鱼类天敌减少,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海狮数量已过多,适度猎捕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或不赞同。理由:违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海狮是当地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为捕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以海狮为食的虎鲸和鲨鱼等数量减少;影响旅游观光业的发展。,考点归纳总结,【解析】第(1)题,结合该区域地理位置,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从
10、该区域生物群落、海域环境及人类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如果赞同,则从增加收入、促进渔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说明理由。如果不赞同,则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1.2017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 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教师备用习题,图B5-1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
11、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D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多年冻土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活动层厚度变大;气温升高,冻土表层春季提前融化,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所以D正确。,2. 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图B5- 2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高山开花植物百分比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2)题。,教师备用习题,图B5-2,(1)导致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 A.光热 B.降水 C.温度 D.气压 (2)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
12、70N各类开花植物( ) A.数量较少 B.种类较少 C.花期较短 D.花朵较小,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影响花期的气候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根据图中曲线,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随着纬度升高逐渐缩短,与热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光热包括光照、热量条件,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全面。第(2)题,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纬度低,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例2 2017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
13、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典例探究,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T5-4)。,考点归纳总结,图T5-4,(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考点归纳总结,【答案】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
14、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考点归纳总结,【答案】(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考点归纳总结,【答案】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5、,考点归纳总结,【答案】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考点归纳总结,【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读图能力。由材料可知,正常来说,在苔原带下部地区,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升高,到了高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降低,所以山地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应该呈低高低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阳坡曲线随海拔升高一直呈下降趋势,植物多样性一直降低,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升高再降低。阳坡20002300米之间海拔升高时植物多样性降低,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山地苔原带
16、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大,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考点归纳总结,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阳坡和阴坡植物多样性的因素。根据材料中的单峰变化规律可知,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出现在苔原带中部,即图中2300米左右的区域,其海拔低于阴坡最高值的,所以推测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比阳坡植物多样性高。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阳坡和阴坡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阳坡受太阳光照射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地表温度高。,考点归纳总结,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课件 新人 20190214168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