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14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
《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14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14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4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图解 】【 名师点拨 】1.民族觉醒的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2.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 “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
2、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3.(2016江苏单科9)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1894 6949 626 242521900 6299 1120 25811905 5571 1404 30251910 5089 1614 32971914 4831 2039 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
3、际地位提高【答案】A4 (2016上海单科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 “台湾割”出现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南京条约是 1842 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 1858 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北京条约是 1860 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 D 项正确。5 (2016上海单科
4、20)右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3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答案】C6 (2015四川文综5)图 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 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 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47 (2014海南单科14)1899 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 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
5、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此时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中国,故 A 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义和团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体现,该政策主要是扩大美国在华的特权,故 C 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不是推进而是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项错误。8 (2013上海单科23)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
6、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出自 1901 年的辛丑条约 ;出自 1842 年的南京条约 ;出自 1860 年的北京 条约 ;出自 1895 年的马关条约 ,故选 C。 16 (2010江苏单科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5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答案】A 17 (2009江苏单科8)1937 年 7 月 7 日,驻华北 l3 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答案】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18 (2008海南历史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 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 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C辛丑年 D壬寅年【答案】B 【解析】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 10 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 12 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
8、可构成 60 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 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 年,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 年应是庚子年。19 (2008天津文综18)1900 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6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答案】C 【解析】这一地区“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才会出现的现象。这样的地区一度畸形繁荣进一步证明中国近代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6 (200
9、7上海历史 A 组7)慈禧曾说:“我本来 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C太平军 D义和团【答案】D 【解析】从慈禧的话中可以得知有进攻外国使馆的情节,主角自然是义和团。27 (2015江苏单科22) (13 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
10、,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
11、,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6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 分)(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4 分)7【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 ;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 (2 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4 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 ;刺激了
12、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 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4 分)(2)据材料二中“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得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材料二“中国复乖于应付” 、 “中国乃不国矣”得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据材料二“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得出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结合所学概括回答。(3)围绕“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结合所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甲午
13、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 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8答案 3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7 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 ;“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
14、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 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 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 分)30 (2009海南单科27)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1862 年,江西巡抚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答云: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的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政治 考点 精练 专题 14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