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
《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斗争6_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预习导引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1.了解康梁民主思想及其政治实践。2.简述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及其特点。3.分析和评价康梁民主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知识点一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1)内容:“托古改制”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强调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2)实践Error!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特点:维新变法思想显得更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2)表现Error!3评价(1)君主立
2、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名师点拨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对民权思想的阐述和探索各有不同,学习时应注意联系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把握和理解。知识点二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出现: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2核心:民权主义(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理想的体现。(2)主要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3特点: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 ,形成“五权分立”
3、的方案。24联系(1)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2)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3)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 。(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5评价(1)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仍带有较大局限性。名师点拨 学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时,应注意联系必修 1 中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主题一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史料探究】史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
4、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史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 年 6 月)史料三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向?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摘自梁启超爱国论史料四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思考(1)
5、据史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及其理论根据。(2)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答案 (1)基本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理论根据:三权分立学说。(2)方式和手段: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于孔子的权威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3(3)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著文章、进行论战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培养新国民;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史论归纳】 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认识1历史条
6、件(1)物质、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2)形势需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发起新的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2评价(1)积极方面19 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
7、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消极方面: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题二 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
8、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史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4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思考(1)据史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
9、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 ,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2)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史论归纳】 康梁维新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类别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政治目标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实现方式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思想武器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不同点依靠力量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产生根源 都是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相同 思想来源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5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实质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点阶级局限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答案 C解析 A 项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的核心;B 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实践;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都是理性化的人文主义思想。2梁启超曾指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11、,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答案 D解析 明确材料强调的“变科举” 、 “变官制”即要求变革教育与政治制度。3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 D解析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依据,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因而被清政府毁版。4孙中山的“五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是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
12、了( )A立法权和司法权 B立法权和考试权C考试权和监察权 D司法权和监察权答案 C解析 孙中山在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在西方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65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答案 A解析 “吾党所宗”指的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斗争 _2 中国 资产阶级 民主 思想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