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联盛中学2017_2018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三)(含解析).doc
《山西省吕梁市联盛中学2017_2018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联盛中学2017_2018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三)(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7-2018 第二学期期末高一物理试题(3)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 如图所示,物体 A、B 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正确的是( )A. A 与 B 间没有摩擦力B. B 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mBgsinC. 斜面受到 B 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D. B 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 ta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对 A 分析,A 在沿斜面方向上有一个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没有摩擦力 AB 不会相对静止,故 A 与 B 之间有摩擦力,A 错误;将 A
2、B 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在沿斜面方向上有,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斜面受到 B 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AB 错误; ,解得 ,D 正确;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摩擦力2.绳与竖直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 m1,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 m1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 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B. 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C. 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D. 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答案】C- 2 -【解析】【详解】AB、对小球受力分析,受拉力和重力,
3、如图,结合运动情况可知,合力水平向右,由几何关系: ,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水平向右,故小车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或者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 B 错误;CD、由于木块的加速度也向右,故合力向右,再对木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方向水平向右,故 C 正确, D 错误;故选 C。【点睛】先对小球受力分析,结合运动情况求出合力,再求加速度;再对木块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3.一根弹簧的下端挂一重物,上端用手牵引使重物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手突然停止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止在此过程中,重物的加速度的数值将(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4、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再减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匀速运动过程,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与重力二力平衡;手突然停止运动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上升,弹簧伸长量变小,弹力减小,故重力与弹力的合力变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故选项 A 正确。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由题意知道,物体先匀速上升,拉力等于重力;手突然停止运动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上升,弹力减小,合力变大且向下,故物体做加速度不断变大的减速运动。4.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
5、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 L10 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 3 -向看),以 2 r/s 的转速匀速转动,我们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 )A. 向上;10 cm/s B. 向上;20 cm/sC. 向下;10 cm/s D. 向下;20 c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每秒转 2 圈,则转 1 圈的时间为 05s,而螺距为 10cm,所以每秒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距离为 20cm,即速度大小为 20cm/s又因为彩色螺旋斜条纹是从左下到右上,且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 ,根据
6、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就会感觉条纹的运动方向向下,D 正确考点:考查了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5.如图所示,将 A 球以某一速度 v0水平抛出,经时间 t 落于斜面上的 P 点,第二次将 A 球从同样的位置静止释放,也经过时间 t 它将运动至( )A. P 点以下 B. P 点以上C. P 点 D. 由于 v0未知,故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从开始到 P 点的距离为 ,斜面的夹角为 ,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有 ,解得 ,当小球由静止释放时,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在 t 时间内下降的位移为 ,对比可知 ,所以球将运动至 P 点以上,B 正确- 4 -考点:考查了
7、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6. 2008 年 9 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为了观察“神舟七号“的运行和宇航员仓外活动情况,飞船利用弹射装置发射一颗“伴星“。伴星经调整后,和”神舟七号“一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比“神舟七号“离地面稍高一些,如图所示,那么:A. 伴星的运行周期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B. 伴星的运行速度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C. 伴星的运行角速度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D. 伴星的向心加速度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答案】A【解析】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解:人造卫
8、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 m、轨道半径为 r、地球质量为 M,有F=F 向F=GF 向 =m =m 2r=m( ) 2r因而G =m =m 2r=m( ) 2r=ma解得- 5 -v= T= =2 = a= 由题中图象可以得到,伴星的轨道半径大于“神舟七号”飞船的轨道半径,再根据可以得到,伴星的线速度较小、角速度较小、周期较大、加速度较小;故选 A7.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半球形碗的碗口下滑到碗底的过程中,如果小物块的速度大小始终不变,则( )A. 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B. 碗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大小始终不变C. 碗对小物块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D. 小物块所
9、受的合力大小始终不变【答案】AD【解析】因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其向心力大小不变,即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故 D 正确;由 F=ma 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故 A 正确;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而在物块下滑过程中重力沿径向分力变化,故支持力一定会变化,故 B 错误;而在切向上摩擦力应与重力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重力的分力变化,故摩擦力也会发生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AD- 6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明确物体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同时要注意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并能找出各力动态的变化情况8. 如图,质量
10、为 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并在下列过程中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体做功为 mgscos sinB. 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体做功 mgsC. 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 a 加速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体不做功D. 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 a 加速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体做功 m(g+a)S【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物体受力平衡,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等于重力,故斜面对物体做功为零,故 A 错误;斜面向上匀速运动,物体受力平衡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 ,则作用力做功 ,故 B 正确;若斜面向左加速度 a 运动
11、时,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向上的大小等于重力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 ,则斜面对物体做功 ,故 C 错误;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 a 加速移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作用力,则斜面对物体做功 ,故 D 错误;考点:考查了你牛顿第二定律,功的计算9. 物体自由下落,速度由 0 增加到 5 m/s 和由 5 m/s 增加到 10 m/s 的两段时间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是A. 1:2 B. 1:3 C. 3:1 D. 1:1【答案】B- 7 -【解析】速度在两个过程中变化相同,由动能定理 可知在两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之比为 1:3,运动时间相同,由 P=W/t 可知 B 对;10.如图所示,小球沿
12、水平面以初速度 v0通过 O 点进入半径为 R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进入竖直半圆弧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B. 若小球能通过半圆弧最高点 P,则球运动到 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C. 若小球能通过半圆弧最高点 P,则小球落地点时的动能为D. 若小球恰能通过半圆弧最高点 P,则小球落地点 O 点的水平距离为 2R【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小球进入竖直半圆弧轨道后,重力做负功,速度在减小,故不做匀速圆周运动,A 错误;若小球能通过半圆弧最高点 P,则最 P 点重力完全充当向心力,即向心力大小等于mg,故有 ,解得 ,之后做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故有,小球落地点离
13、 O 点的水平距离为 ,B 错误 CD 正确;考点:考查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11.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质量为 M,支架顶端用细线拴着的摆球质量为 m,现将摆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摆球运动过程中,支架始终不动,则从释放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 )- 8 -A. 在释放瞬间,支架对地面压力为(m+M)gB. 摆动过程中,支架对地面压力一直增大C. 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压力为(3m+M)gD. 摆动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在释放瞬间,由于细线拉力为零,所以 m 与 M 之间没有作用力,故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支架对地面压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吕梁 市联盛 中学 2017 _2018 物理 下学 期期 模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