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doc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本试题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分值 120 分。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2 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溶(lng)解 鲲(kn)鹏 石蕊(rn) 卓(zhu)有成效B烟熏(xn) 沉淀(dng) 揽月(ln) 猝(z)然长逝C苍穹(qing) 遨(o)游 漩(xun)涡 不懈(xi)努力D搔(so)痒 迄(q)今 淡泊(p) 千钧(yn)一发【答案】C【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
2、级为识记 A。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懒,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B凡卡瞥瞥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液了一下。C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D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喻快地答应代他们回英国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句中“懒”为“赖”,B句中“液”为“噎”,D句中“喻”为“愉”,答案为C。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
3、当的一项是( )A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B他低着头,一声不响,恼火地盯着笑着瞻前顾后的同桌。C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D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2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句中“瞻前顾后”是比喻犹豫不决,不符合句意。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 下列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4、扫得干净B雄伟壮丽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C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D舒活筋骨 磨炼意志 积累经验 歌咏春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积累,了解短语的结构类型,仔细分析各项短语,判断作答。D 项都是动宾短语。考点: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B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C1970 年 4 月 24 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外华人振奋不已。D2005 年 1
5、0 月 12 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六七种,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 应该用双引号;C 引号应该是书名号;D 书名号应该是引号。答案为 A。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6 下列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B山下蓝芽短浸溪,柏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D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答案】B【解析】试题
6、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从错别字和两连句的位置来判断正误。B错,原诗是“松间沙路净无泥” 。3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二、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节选的文字(8 分,每小题 2 分) 。(一)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二)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7、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三)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儿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
8、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7 如果用简练语言分别概括节选三部分文字的所写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没有痛苦;划火柴取暖;面带微笑死去了。B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寒冷中取火;冻死在大年夜。C大年夜卖火柴;火柴带来梦想;微笑地死去了。D大年夜卖火柴穷苦饥饿;火柴带来幻象;“幸福”地走向死亡。8 在第(二)段文字中小女孩在划火柴中幻觉温暖的大火炉,这是因为( )A她过惯在温暖的大火炉旁的生活。B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C她手里有火柴,可以点燃大火炉。D她太饥饿了,渴望得到食物。9 根据第(二)段文字所写内容,下列 4 个词语按小女孩心理变化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惊喜 失望 犹
9、豫 满足B失望 犹豫 满足 惊喜C满足 犹豫 惊喜 失望D犹豫 惊喜 满足 失望10 第(三)部分中“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两腮4通红” “带着微笑”这样写表明的意思,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小女孩是冻死的。阳光照在小女孩身上,很温暖。小女孩终于离开这个寒冷、饥饿、痛苦的世界,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并没有感到痛苦。A B C D 【答案】7D 8B 9D 10A【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联系所读原著的内容,理解小女孩子虽然贫困,但心中充满幻想,充满渴望
10、,小女孩子因寒冷而希望得到温暖。所以点燃的火柴更她感觉到是一个火炉。答案为 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所示文段,根据情节理解小女孩的心理活动,找到关键的语句,理解分析。从“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些句来看,小女孩一开始是犹豫的,答案为 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将第二段与第三段结合起来阅读,了解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和心中的幻想。从作者所描写的小女孩的神态“两腮通红” “带着微笑”来分析, “通红”是因为“冻” , “微笑”这是作者特意要表达的意思,表示
11、小女孩不再有痛苦。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三、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节选的文字(6 分,每小题 2 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5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 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
12、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无独有偶。17 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试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
13、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清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为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
14、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
15、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1 文中讲了三个故事,对它们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生的问题。B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C三个故事都说明“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D三个故事都是先写研究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最后写发现问题。12 文中画线的句子说:“终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把“?”拉直变成“!” ,就找到了真理。下列对这句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的“?”是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的。 B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C这个句子把抽象的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
16、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6D句中的“?” “!”是为了省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直接说出结论,让读者进行猜想和判断。13 第三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答案】11D12D 13A【解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三个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第一个故事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发现漩涡旋转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个故事讲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第三个故事讲奥地利医生发现睡觉时眼珠子转与做梦有关。这三个故事中都有“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内容,所以答案为 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17、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语句所在的文段,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 “?”代表发现问题, “!”代表解决问题,把?拉直变成!意思即是发现问题,去研究,最终解决。所以答案为 D。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本题根据第一题的解答,即可知是举例论证。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四、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中节选的文字(8 分,每小题 2 分)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18、。在她之前,1896 年 1 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 X 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 年 5 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
19、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 01 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7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
20、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14 下列概括选文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写了居里夫妇艰辛提炼镭的过程。B写居里夫人不为美貌所累,始终进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C写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朝夕艰苦的研究,直到发
21、现了镭。D写居里夫人从美丽走向衰老的过程。15 文中加点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 ,具体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所具有的极为美丽而有淡蓝色的荧光。B研究出来的具有美丽而充满淡蓝色的荧光的有价值的东西。C01 克镭具有的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D化学元素镭所具有的特性,美丽而有蓝色的荧光,表明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6 文中最后一段话:“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对此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直接抒情,这种“变成
22、”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是生命境界的飞跃。B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业绩。C居里夫人身份的变化也进一步表明科学是无止境的,单靠一人是不起作用的。D这段话表明居里夫人对科学的贡献是很大的,朗读要充满激情。17 文中第一段画线语句“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对此句的表达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起下文,强调了居里夫人在发现放射性过程中的作用。B引起下文,强调了居里夫人是发现放射性的第一人。C总结上文,强调了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D总结上文,强调了居里夫人在发现放射性过程中的作用。【答案】14C15C816C17A【解析
23、】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各项表现内容的差别,梳理有关的信息,比较判断正误。用反选排除法,A 错,文中只有“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 01 克镭”这一句,并没有具体写“提炼镭的过程” ;B 错, “不为美貌所累”也不是文章主要表现的内容;D 错,很明显“写居里夫人从美丽走向衰老的过程”更不是文章要在表达的主要内容。答案为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语句的位置,根据上段内容可知“这”指代的是“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所以答案为 C。考点:理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泰安市 泰山 2015 _2016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新人 五四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