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五校2019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楚雄州五校2019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五校2019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楚雄州 2019 届高三五校校联考(11 月份)历史一、选择题1.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正确。韩非反对私学,认为私学不忠诚于统治者,主张以法为本,错误。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正确。亚里士多德创办吕克昂学园,是一所正规的典型的希腊雅典式的私立学校,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ABD,本题正确答案为 C。2.“舞弊在 18 世纪初期极其猖狂,这导致 1711 年在扬州考试落榜的学生被盐商贿赂
2、的考官进行抗议。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这种现象说明A. 科举制度存在自身弊端B. 人才来源缩小,政治腐败C. 商人与官僚开始相互勾结D. 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教育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2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可知科举制的舞弊现象必然会导致社会中下层通过科举出仕的机会大大降低,也必然会加剧官场的腐败,故 B 项正确;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制度本身是没有弊端的,故 A 项错误;项中的“开始”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项在材料中不能说明,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科举制度3
3、.下列有关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新式工具的使用上, “电车”是新式交通工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马车” “人力车”等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选 B 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更新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 10 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 4 个血缘部落。
4、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 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郡县制和克里斯提尼行政部落的进步意义。郡县制使地方的管理权直接掌控于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克里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部落则打破了之前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可见两者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本题选 B。AC 对应秦始皇而不对应克里斯提尼。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导致了贵族政治的衰落,D 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35.下表反映了
5、 19131938 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 1933 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关键时间“1933 年” ,再结合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经济危机发生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人们的购买力低下,导致了消费市场的低迷,A 正确;BCD 三项不合史实。点睛:本题考查了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时间信息和表中数据变化的掌握,由此可以得出汽车消费下滑的原因。6.“其一,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其四,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其六,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
6、来讲是相对及时的最后,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 ”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当代媒体是( )A. 参考消息 B. 特别关注 C. 中国丛报 D. 优酷网【答案】A【解析】材料“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说明该刊物是周刊, “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说明其受众为一般公众, “必须及时”说明其为新闻类, 参考消息符合以上特点,故 A 正确;特别关注为月刊,故 B 错误;中国丛报是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中国创办的英文期刊,受众不是一般公众,故 C 错误;优酷网属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不符合题意,故D 错误。故选 A。7.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有英
7、国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4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美国两党制的形成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进步趋势是“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 18 世纪中期;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是 1787 年宪法的颁布;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两党制的形成是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故选 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影响8.某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
8、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A. 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B. 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C. 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D. 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13 年,大清宣统五年” 、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 、 “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等,本题实际上考查
9、辛亥革命影响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主张教育救国” ,C 项“主张与时俱进”无从体现;B 项“推崇西方文明” ,不符合题意;。进一步可知,D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相关影响59.下列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B. 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C. 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D. 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美国 1787 年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10、,同时规定地方的独立性,故 C 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而美国的每一个州都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拥有自己的议会法院政府和警察,州长州议员州法官由本州居民选出任免,与总统联邦政府联邦议会及法院没有任何上下级隶属关系,故 A 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A。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利于巩固政权,故 BD 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0. 1917 年 6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
11、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B. 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 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D. 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表明的是陈独秀对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过去的反思,排除 A 。对欧美要先跻身其中,可见有追求的一面,排除 B。题干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 D。故 C 正确。11. 在罗马法制史上,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罗马人找到了革除古代法弊端的钥匙,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罗马史纲要 )这把钥匙应指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答案】C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2、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 、 “革除古代法弊端” 、 “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可知此应为罗马帝国扩张时期,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的史实,该现象促进了罗马经济的发展,故本题应选 C 项;公元前 449 年, 十二铜表法取代了习惯法,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三至二世纪” ,故排除 A 项;公民法推行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三世纪中期,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三至二世纪” ,故排除 B 项;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故排除 D 项。12.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
13、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 商品经济活跃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材料“凡福之紬( 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体现了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虽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故排除 A;材料中反映的是福建的经济状况,无法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故排除 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排除 D 项。分卷 II二、非选择题13.非传统安全威胁指
14、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7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除了由于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降低,人们开始更
15、多关注早先被冷战掩盖住的一些问题之外,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 11”事件等重大恐怖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 “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洋大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重视。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16、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2001 年的“9 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 3000 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1)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答案】 (1)特点:存在时间久远;涵盖领域广泛(表现形式多
17、样) ;影响范围大,破坏性强(或具有社会性、跨国性和全球性) ;来源和行为主体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或不确定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之间具有转化性;变化快,流动性大,突发性强具有动态性。(2)原因:冷战格局瓦解,两极格局掩盖下的矛盾相继爆发;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长期的不公正,引发更多矛盾和危机;科技的进步,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更多环境安全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国家间联系的迅速发展与国际危机防范机制建设不健全,使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难以得到及时遏制;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造成更多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楚雄 州五校 2019 届高三 历史 11 联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