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41液化及液化放热.docx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41液化及液化放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41液化及液化放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液化及液化放热一、单选题1.液态氧、液态氮、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降低时,首先被液化分离出来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三种气体同时液化2.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 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
2、水蒸气液化3.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 打开雪糕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B. 吃雪糕时感到凉爽,主要是液化造成的C. 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 北方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华现象4.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往瓶内打气时,瓶内的水是没有内能的 B. 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小C. 塞出跳出时,瓶口有白雾出现,是汽化现象 D. 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小5.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房间,玻璃窗上都会 出现“水雾
3、”,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6.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夏天,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上出现水珠7.下列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是,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秋天的清晨,许多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
4、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9.如图是牙科医生用金属小平面镜观察诊断牙病的情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医生总是先将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平面镜消毒 B.把镜面的水雾蒸发掉C.以免镜面上产生水雾而影
5、响观察 D.以免镜子太凉而对口腔产生刺激10.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1.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
6、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2.冬天的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13.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汽化吸热造成的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1
7、4.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衣柜中的卫生球“不见了”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C.寒冬河水结冰 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15.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关于“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出现的“白气”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清晨河面上一团团的“白气”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的“白气”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31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
8、叙述正确的有(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17.手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 100等质量的开水烫伤要严重些,这是因为( ) A. 100的水蒸气的实际温度比 100的开水的实际温度高 B. 100的开水容易与手充分接触C. 100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变成 100的水后继续烫人 D. 水蒸气向上冲时,有冲力,把手冲伤再烫伤18.我们身边随处都有热现象出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 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
9、气”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19.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2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室外草地上
10、出现了霜。 A. B. C. D.二、填空题21.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22.如图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水,用塞子塞紧瓶口,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瓶内有雾出现,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对_做功时,气体内能_,温度_,使瓶内水蒸气液化。23.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 _(填“增大”或“减小”),温度_(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气”. 424
11、.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_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_的物理研究方法。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用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25.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_和_两个物态变化,实验说明了_可以使气体液化.26.“热管”是 20世纪 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
12、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成蒸气,并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成液体,并_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2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纯的原理是根据酒精和水的_不同 (2)要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可以使酒精_ (3)此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先后有_、_ 28.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_ 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_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
13、烤,这样做增大了 _,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_形成的. 29.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用摄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 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 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内部气泡是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 这“白雾”是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30.如图,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 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压活 塞,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4、使气 体液化的另外一种方法是_31.如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56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较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分析】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2.【答案】
15、C 【解析】【解答】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 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3.【答案】D 【解析】【解答】A. 打开雪糕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吃雪糕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造成的,B 选项不符合题意;C.晶体融化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北方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华现象,D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情况。4.【答案】D
16、【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 A说法错误;B、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故 B说法错误;C、塞出跳出时,瓶口有白雾出现,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 C选项错误;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故 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5.【答案】C 【解析】【解答】 (1)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由于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所以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在外表面出现水雾;
17、(2)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水雾;故答案为:C.【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6.【答案】D 【解析】【解答】A.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A 不符合题意;B.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即熔化,熔化为吸热过程,B 不符合题意;C. 夏天,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是汽化华现象,汽化过程吸热,C 不符合题意;D.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液化现
18、象,液化放热,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7.【答案】C 7【解析】【解答】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物理 知识点 突破 系列 专题 41 液化 放热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