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docx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4 驿路梨花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的构思特点及表达效果。3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4学习心怀善良、感恩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
2、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讲述的一个故事。思考:(1)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4)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5)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如下
3、:十多年前 解放军战士路过建小茅屋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 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前几年梨花出嫁后 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上个月 瑶族老人借住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 “我们”路过住宿,修屋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总结过渡:从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组织一晚一早所见所闻的材料,属于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还采用了倒叙的2方法。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写法探究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思考:(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
4、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反馈指导: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主人家是谁?”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她一定是梨花。 ”“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梨花呢?”明确: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悬念一:
5、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进行细致的品读赏析,感知“我”和老余的激动与疑惑,瑶族老人的善良与见到梨花姑娘的妹妹时的激动心情。总结过渡: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2追根溯源,寻找主人。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春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4 驿路 梨花 教案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