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导 学 号 16502045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解析】 连词,表修饰。A 项助词,无实义;语气词,表反问。B 项相当于“而” ;“把” ,介词。C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 “的”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16502046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抚孤松而盘桓悦亲戚之情话既窈窕以寻壑善万物之得时A BC D【解析】 幼稚:古,小孩儿;今,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自然:古,坦率不做作;今,自然界,天然的:顺心:古,顺遂了心愿;今,称心如意,符合心意。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窈窕:古,指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3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C )导 学 号 16502047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
3、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2A察举制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科举制C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D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解析】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 年)确立。主要特征为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再任命为官职。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者,按成绩评定等第,无论高下,均能授予相应的官职。九品中正制,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朝廷选用官吏的依据。
4、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 ,供吏部选官参考。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 1300 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导 学 号 16502048例:遂见用于小邑A相见常日稀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风吹草低见牛羊D孟子见梁惠王【解析】 例句和 B 都当“被”讲。A.见面,C.同“现” ,显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中语文 第四 归去来兮 课时 针对性 训练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