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第3_5课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单元第3_5课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第3_5课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5 课 拟行路难(其四)蜀相 书愤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酌酒(zhu) 踯躅(zhzh) 拟行路难(n)黄鹂(l) 祠堂(c) 伯仲(zhn) 衰鬓(bn)(2)多音字柏Error! 好Error!散Error! 塞Error!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泻水置平地:倾、倒举杯断绝:停止吞声踯躅:徘徊不前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隔叶黄鹂空好音:白白地三顾频烦天下计:犹“频繁” ,多次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开创;济
2、,扶助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传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2(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课外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杨慎武侯庙(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
3、雨初霁一、作者简介(1)鲍照(约 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南朝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当过几任小官。其诗风雄健奔放,在当年就颇负盛名,特别是对唐代的作家李白产生过重大影响。除拟行路难外, 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2)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
4、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 ,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 “三别” 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 春望等。(3)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 “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是我国古代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 9 300 多首,还有词 130 余首和大量的散3文,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他的诗
5、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的作品。二、背景展示(1)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2)蜀相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拜谒诸葛亮庙时所作。当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
6、都之后,不再“窃比稷与契” ,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3)书愤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诗人 62 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 ,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本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流露出怎样的痛苦情感?答:_答案 无奈、哀叹、孤独、彷徨。2.蜀相是诗人在诸葛祠吊古时所作,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 ,这样写有何深意?答:_答案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
7、可亲承” ,可以由此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3.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答:_答案 “愤”指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诗人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是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4一、阅读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回答问题: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答:_答案 像往平地上倒水,水就会依着地势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也是不一致的,这如同封建的士族门阀制度一样,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从诗歌本身看,诗人
8、似乎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这是反讽的笔法。 “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_答案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 ,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3.“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
9、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 “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看来是诗人自我安慰,实际上蕴含着不平之气。反问中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是比较平稳的。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大的转折。借酒消愁愁更愁后,诗人情感之流开始奔涌,达到了高潮,表露出内心的激愤不满。二、阅读杜甫蜀相 ,回答问题:4.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5.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_答案 颔联的诗眼应是“自” “空” 。诗人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
10、映阶碧草” “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但对于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着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无人瞻仰,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自” “空”二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为下文抒情蓄势做了铺垫。三、阅读陆游书愤 ,回答问题:56.诗中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作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诗的前两联回忆当年的胸怀壮志、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军旅生活,属于虚写;后两联主要写现实“已先斑” “空自许”的悲凉,属于实写。虚实对比,反映出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及对投降派的愤怒的控诉和强烈的指责。7.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的含意及作用?答:_答案 这两句诗用典明志
11、。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终归名满天下。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以诸葛亮自况,以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抒发了至死不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1.除了杜甫的蜀相 ,陆游也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 ,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说说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诸葛亮的诗作?答:_答案 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机之境。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 “功盖三分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为陆游钦慕。陆游喜欢吟诸葛亮的诗作,有仰慕和见贤思齐之意
12、。2.书愤中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有两种观点:其一, “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 , “气”即悲愤;其二, “气”为“豪壮之气” 。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答:_答案 赞同第二种。从前后诗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所以在北望沦陷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把此“气”解为“悲愤” ,则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系。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侵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气如山”的形象再现。从表现手法上看。 “气”释为“悲愤” ,表面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
13、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对比。“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相互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 ,而今已成“空自许” ,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通,结构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6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1)名家评价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代文学家韩愈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清朝著名评论家胡应麟评杜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刘咸荥题于成都杜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14、。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2)名家评价陆游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 。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运用示例 (1)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
15、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高考优秀作文肩膀)(2)务观煮一杯陈年老酒,独酌于秋夜,熏醉了历史。近万首遗篇,一地的无奈遗落历史千年。在地的泪水把你人生的花浇得鲜艳,独我看见,鲜艳中满是血色,一颗渴望统一的心在沸腾,止不住的热血。无奈,无奈,到死也满是无奈。坚定的心难抵帝王的命令,无奈的秋风一阵去了一阵来,泼下的都是冷雨,无奈。身冷血热,永未丢弃的渴望。一生奔忙,到死也未能如愿。好在你收集了平生八十五载的心血,用八十五载的冷雨苦苦酿制了一杯存储千年的佳酿,只这一煮,就是八十五年。历史千年渐次驶过,唯你一生的酒,至今依旧新鲜,足以让历史醉却,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_5 行路 相书 愤学案 解析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