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专题整合.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专题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专题整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章 恒定电流专题整合深化提升考点一 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1.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的特点: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里有充、放电电流,一旦电路达到稳定状态,电容器在电路中就相当于一个阻值无穷大(在电容器理想、不漏电的情况下)的元件,有电容器的电路可看作是断路,简化电路时可去掉它。简化后若要求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时,可在相应的位置补上。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稳定状态下,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起阻断电流的作用,电容器两极间存在电势差,电容器容纳一定的电荷量,并满足 Q=CU。 (2)动态分析:当直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势分布发生变化影响到电容器支路两端时,电容器带
2、的电荷量将随之改变(在耐压范围内),即电容器发生充、放电现象,并满足 Q=CU。3.含有电容器电路的解题步骤: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相当于电阻为无穷大的电路元件,此电路是断路。解题步骤如下:(1)先将含电容器的支路去掉(包括与它串联在同一支路上的电阻),计算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值。 (2)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等于它所在支路两端点间的电压。 (3)利用 Q=CU、Q=CU 可以求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或电荷量的变化量。 (4)通过电容器的电压和平行板间距离可以求出两板间电场强度,再分析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对点训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 E=6.0 V,其内阻可忽略不计。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1
3、=2.4 k、R 2=4.8 k ,电容器的电容 C=4.7 F。闭合开关 S,待电流稳定后,用电压表测 R1两端电压,其稳定值为 1.50 V。2(1)该电压表的内阻为多大?(2)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的带电量变化了多少?【解析】(1)设电压表的内阻为 RV,测得 R1两端电压为 U1,R 1与 RV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R,则有 = + 11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得: = 联立得 RV=代入数据得 RV=4.8 k(2)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 UC等于电阻 R2上的电压,R 1两端的电压为 ,则 =21又 E = UC + 1 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 U C=E-U1由于电压表的接入
4、,电容器带电量增加了 Q=C(U C-UC)联立以上各式得 Q=C( -U1)11+2代入数据可得 Q=2.3510 -6 C答案:(1)4.8 k (2)2.3510 -6 C【补偿训练】1.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 S1、S 2、S 3、S 4均闭合,C 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悬3浮着一油滴 P,断开后 P 会向下运动的开关是 ( )A.S1 B.S2 C.S3 D.S4【解析】选 C。油滴悬浮在极板之间,说明油滴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若要油滴 P 向下运动,则需要使平行板间的电场减小,也就是降低平行板间的电压。而平行板间的电压就是 R3两端的电压,故只有断开 S3,使电容器与电源
5、脱离,同时使极板的电荷通过 R1、R 2与 R3放电,这样就达到了降低电压的要求。因此应选 C。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 E,内阻忽略不计。R 1、R 2、R 3、R 4均为定值电阻,C 是电容器,开关 S 是断开的。现将开关 S 闭合,则在闭合 S 后的较长时间内,通过 R4的电荷量是多少?【解析】S 断开时,电源与 R1、R 2串联,R 3、R 4和电容器串联后与 R2并联,由于电容器可看作断路,故 R3、R 4上电压为零,电容器上电压等于 R2两端的电压,且上极板电势高,带正电。Q1=21+2S 闭合时,R 1、R 2串联后与 R3并联,R 4和电容器串联后并联在 R1两端,
6、电容器上的电压等于 R1两端的电压,且上极板电势低,带负电。4Q2=11+2闭合 S 后的较长时间内,通过 R4的电荷量为Q=Q 1+Q2= + =CE。11+221+23.如图所示,E=10 V,电源内阻不计,R 1=4 ,R 2=6 ,C 1=C2=30 F。先闭合开关 S,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 S,求断开 S 后流过电阻 R1的电量。【解析】当 S 闭合时,R 1、R 2串联,C 2两端电压为零,C 1接在 R2两端,电压为=21+26 V所以 Q1=3010-66 C=1.810-4 C,Q 2=0断开 S,C 1、C 2全部接在电源的两端,所以 Q1=3010 -610 C=310-4
7、 C,Q2=3010 -610 C=310-4 C,所以流过 R1的电量为 Q=Q 1+Q 2-Q 1=4.210-4 C答案:4.210 -4 C考点二 电源 U-I 图线与电阻 U-I 图线两种图线的比较:物理意义图象上的特征 电源 U-I 图象 电阻 U-I 图象图形图象表述的物 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路电流的变化关 电阻中的电流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关5理量变化关系 系 系图线与坐标轴交点与纵轴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 E,与横轴交点表示电源短路电流 过坐标轴原点,表示没有电压时电流为零图线上每一点坐标的乘积 UI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表示电阻消耗的功率图线上每一点对应的 U、I 比值表示外电阻的大
8、小,不同点对应的外电阻大小不同每一点对应的比值均等大,表示此电阻的大小图线的斜率的大小内电阻 r 电阻大小【对点训练】(多选)如图所示,直线 A 为电源的 U-I 图线,直线 B 和 C 分别为电阻 R1和 R2的 U-I 图线,用该电源分别与 R1、R 2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P1、P 2,电源的效率分别为 1、 2,则 ( )A.P1P2 B.P1=P2C. 1 2 D. 1R2,所以 1 2,选项 C 对,D 错。【补偿训练】1.如图所示,直线 A 为电源 a 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 B 为电源 b 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 C 为一个电阻 R 的两端电
9、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如果将这个电阻R 分别接到 a、b 两电源上,那么有 ( )A.R 接到 a 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B.R 接到 b 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C.R 接到 a 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电源效率较低D.R 接到 b 电源上,电阻的发热功率和电源的效率都较高【解析】选 C。由题图判断电源 a 的内阻大,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源效率= 100%,内阻越大,效率越低;电源的输出功率 P=UI 对应图线交点坐标的乘积,只有 C 正确。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 1、R 2均为定值电阻,且 R1=100 ,R 2阻值未知,R 3为一滑动变阻器。当其滑片 P 从左端滑至右端时,测得电源
10、的路端电压随电源中流过的电流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 A、B 两点是滑片 P 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7(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定值电阻 R2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解析】(1)将题图乙中 AB 线延长,交 U 轴于 20 V 处,交 I 轴于 1.0 A 处,所以电源的电动势为 E=20 V,内阻 r= =20 。(2)当 P 滑到 R3的右端时,电路参数对应题图乙中的 B 点,即 U2=4 V,I 2=0.8 A,得 R2=5 。22(3)当 P 滑到 R3的左端时,由题图乙知此时 U 外 =16 V,I 总 =0.2 A,所以 R 外 = =外总80
11、。因为 R 外 = +R2,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3=300 。答案:(1)20 V 20 (2)5 (3)300 考点三 仪器的选择、电表的读数以及实物图的连接1.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依据:(1)安全性:各电表的读数不能超过量程,电阻类元件的电流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等。 (2)精确性:选用电表量程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电压表、电流表在使用时,要尽可能使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 到 。 1323(3)操作性:选用滑动变阻器时,应考虑使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既能满足实验要求,还应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时应用到大部分电阻线,否则不便于操作。8(4)灵活性:实验时没有量程合适的电表则可变
12、通。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作电压表使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作电流表使用。2.实物图连接的方法:(1)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分析各元件的连接方式,明确电表量程。 (2)画线连接各元件时,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开关,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然后再将要并联的元件并联到电路中。(3)电压表应并联,电流表应串联,且电流应从电表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4)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初位置应保证电路中用电器安全,即保证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应尽量小。(5)连线过程中不要交叉,而且所有连线必须连接到接线柱上。【对点训练】(2018全国卷)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
13、程为 100 A,内阻大约为 2 500 )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 R1、R 2(其中一个阻值为 20 ,另一个阻值为 2 000 );电阻箱 Rz(最大阻值为 99 999.9);电源 E(电动势约为 1.5 V);单刀开关 S1和 S2。C、D 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世纪金榜导学号 05136152(1)按原理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连线。(2)完成下列填空:R 1的阻值为_(选填“20”或“2 000”)。 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 R1的滑片 C 滑到接近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_ (选填“左”或“右”) 端对应的位置;将 R2的滑片 D 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将电阻箱 Rz
14、的阻值置于 2 500.0 ,接通 S1。将 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9R2的滑片 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 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 S2接通前 B与 D 所在位置的电势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将电阻箱 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 Rz的阻值置于2 601.0 时,在接通 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_。 【解析】(1)电路连接如图所示(2)R 1主要作用是分压,应选择阻值较小的 20 的滑动变阻器。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 R1的滑片 C 滑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物理 第二 恒定 电流 专题 整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