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0 A小肠B大肠C膀胱D胆E胃1 与肝互为表里的是2 与心互为表里的是3 与脾互为表里的是4 与肺互为表里的是5 与肾互为表里的是6 中医之“证 ”的含义说的是(A)症状和体征的总称(B)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所确立的证候(C)选择适当的治疗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D)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E)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7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相互转化(D)消长平衡(E)交感合和8 “无阳则阴无以生 ”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A)阴阳消长(B)阴阳互根(C
2、)阴阳转化(D)阴阳交感(E)阴阳对立9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这句话说明了阴阳的(A)交互感应(B)消长平衡(C)互根互用(D)对立制约(E)相互转化10 “阳病治阴 ”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一种病证(A)阴虚阳亢(B)阳盛伤阴(C)阳损及阴(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11 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 是(A)土(B)金(C)水(D)木(E)火12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旺13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因为(A)心主血脉(B)心主神志(C)心脉相连(D)心为阳脏(E)心肾相交14 “
3、胃之关”说的是(A)贲门(B)肾(C)大肠(D)膀胱(E)幽门15 “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下面哪一个(A)心(B)肾(C)脾(D)肺(E)肝16 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B)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C)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D)气血的运行和气机的调畅(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17 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互助关系的是(A)肺与肾(B)肾与肝(C)脾与肾(D)肺与脾(E)心与肺18 “受盛之官 ”说的是下列哪一个(A)膀胱(B)胃(C)胆(D)小肠(E)大肠19 脾与胃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A)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脾主升清,胃主降浊(C)脾喜燥恶湿,胃喜润
4、恶燥(D)脾得阳始运,胃得阴自安(E)脾为胃行其津液20 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都不是21 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别络(B)经脉(C)皮部(D)经筋(E)经别22 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A)肾经,心包经,三焦经(B)肺经,大肠经,胃经(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D)三焦经,胆经,肝经(E)心经,膀胱经,肾经23 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24 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风邪(B)火邪(C)寒邪(D)燥邪(E)湿邪25 邪正盛衰决定着(A
5、)阴阳的互损(B)病位的表里(C)气血的盛衰(D)病证的虚实(E)病症的寒热26 因虚致实,并非意味着正气来复,而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又导致(A)正气更加虚弱(B)正邪斗争更加剧烈(C)病情迁延不愈(D)新的实邪停留(E)实邪更加亢盛27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生活和工作环境(B)正气(C)饮食习惯(D)地域因素(E)邪气28 热因热用适用于(A)虚热证(B)真热假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29 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A)肝(B)心(C)脾(D)肺(E)肾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
6、中医经典著作内容)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肝与胆互为表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脾与胃互为表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
7、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自然界之清阳之气上升为天宇宙,自然界之浊阴之气下降为地阴阳。互藏互寓是阴升阳降以致天地二气氤氲交感合和之态势产生的内在机制。天地阴阳二气升降有序,运行和谐,则阴阳的交感相错处于最佳状态。【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阴阳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即中医所讲的“阴阳互根”的关系。【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出自明代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中“镇之以静”,即以静镇之。动静分阴阳,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中西医 执业 助理 医师 中医 基础理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