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预防医学练习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预防医学练习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预防医学练习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预防医学练习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哪项不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之一(A)家族史(B)职业史(C)生产环境调查(D)临床观察(E)实验室检查2 下列哪项病变不是维生素 A 缺乏的表现(A)色盲症(B)干眼病(C)角膜溃疡(D)角膜软化(E)角膜穿孔3 “晚发性矽肺“ 发病时间一般在脱离矽尘作业后(A)1 年(B) 2 年(C) 3 年(D)5 年(E)10 年4 下列属于慢性苯中毒多见的造血系统损害是(A)红细胞减少(B)酸性磷酸酶增高(C)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毒性颗粒增高(D)碱性磷酸酶增高(E)血小板减少5 目前预防碘缺乏病,最方便可靠的措施是(A)口服碘化物(B)碘化饮水(C)碘化食盐(
2、D)碘化食品(E)预防注射碘油6 食物中毒时对可疑食品的采样不正确的方法是(A)防止一切人为污染(B)收集、验证被检食品资料(C)将部分样品保留原有状态或包装(D)任取足量的食品(E)快速送检7 生物圈是指(A)地壳岩石和土壤层(B)有人类活动的区域(C)有机物存在的地壳表层(D)有生物存在的地壳表层(E)大气圈和土壤圈的总和8 哪项不是致病因子中致病能力的决定因素(A)致病因子的毒性(B)致病因子的毒力强弱(C)致病因子的剂量或浓度(D)致病因子进入体内后的变化规律(E)致病因子所在的环境9 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特点,哪项错误(A)多因素相互作用(B)受害人群广泛性(C)作用多样性(
3、D)低剂量长期性(E)急性中毒最为常见10 听觉疲劳是指(A)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阈上升可达 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较长时间听力才能恢复(B)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阈上升可达 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短时间内听力即可恢复(C)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阈上升 1015dB,但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即可完全恢复(D)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噪声性耳聋的一种轻微表现(E)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11 预防医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A)人体健康的关系(B)人体功能的关系(C)人体内环境的关系(D)人体功能状况的关系(E)人体外环境的关系12 在脱离噪声 1 分钟时,测得高频听力下降 14d
4、B,3 分钟后为 6dB,5 分钟后为4dB,这种变化属于(A)听觉适应(B)听觉疲劳(C)听力损伤(D)噪声聋(E)永久性听阈上移13 三级预防又称为(A)病因学预防(B)病残预防(C)发病学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E)早期预防14 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地震、风暴(B)任意排放工业“三废 “(C)汽车尾气排放(D)农药不合理使用(E)城市噪声污染15 有人对某河流中的水、浮游生物、鱼类等进行了农药 DDT 污染状况的监测,结果如下:水体中 DDT 浓度 0.00005g/L,藻类体内 DDT 含量为 0.04g/g,鱼类DDT 含量为 2.07g/g,水鸟体内
5、 DDT 含量为 76.5g/g。此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A)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作用(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D)生物浓集作用(E)以上都不是16 构成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有(A)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因素(C)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因素(D)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因素(E)以上都不是17 下列气体中哪种更易引起化学性肺水肿(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光气(D)氮气(E)硫化氢18 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社会制度(B)人口和经济状况(C)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D)卫生保健服务(E)以上均是19 哪项不是家庭保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预防 医学 练习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