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5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汇编 5 及答案与解析1 以下不属于阴偏胜的病理变化的是(A)真寒假热(B)阴盛格阳(C)阴盛则寒(D)虚寒证(E)阴胜则阳病2 脾气虚损,运化乏力,导致水湿内停的病理变化属于(A)真虚假实(B)实中夹虚(C)虚中夹实(D)因虚致实(E)由实转虚3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最终会导致(A) A,实寒证(B)阴阳亡失(C)虚寒证(D)实热证(E)阴阳两虚4 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生气(E)血能载气5 劳则(A)气逆(B)气下(C)气结(D)气耗(E)气乱6 下列哪项不属
2、于气机的失调(A)气逆(B)气陷(C)气脱(D)气虚(E)气闭7 可解释“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病理变化的是(A)津不化气(B)气不化津(C)气不摄津(D)津停气阻(E)气随津脱8 “治未病”是指(A)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外避病邪和既病防变(C)未病先防和早期诊治(D)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E)调养正气和控制病传9 下列不属于调养正气的方法是(A)加强锻炼(B)外避病邪(C)起居有常(D)调摄精神(E)饮食有节9 A真虚假实B因虚致实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虚极致脱10 “大实有赢状 ”的病机是11 治疗不当,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其病机是12 正气不足,内生痰饮,其病机是12 A实中夹虚
3、B虚中夹实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上实下虚13 脾阳不振,运化无力的水肿,其病机是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绗,气血不能外达,其病机是15 实热内盛,伤津耗气,其病机是15 A心肾B心肝C心肺肾D心脾肾E肝脾肾16 血虚病变常见于17 阳偏衰病变多见于17 A血虚气亏B气随血脱C气虚血滞D气不摄血E气虚血少18 气不能生血则会出现19 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则会出现20 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则会出现21 大出血时则出现少气乏力的表现是由于21 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闭E气脱22 外邪束表而无汗,属于23 症见面色苍白,汗出不止,口开目闭者属于23 A虚寒证B表里同病C虚实夹杂证D虚热证E寒证转热证24 表证未
4、罢,又及于里,则形成25 阴虚证即是26 身体虚弱,以致痰、血、水、湿等病理产物停留,可形成27 阳虚证即是27 A心B脾C肝D肝肾E肾脾28 养生的基本原则中,重在调养的内脏是29 调神原则中,列为调养首务的是30 多食肥甘厚味容易(A)生痰(B)助湿(C)化热(D)发生痈疡(E)发生瘿瘤31 瘀血疼痛的特点有(A)刺痛(B)痛处拒按(C)痛有定处(D)痛处可见青紫肿胀(E)疼痛夜间加重32 风性主动常表现为(A)眩晕(B)震颤(C)四肢抽搐(D)角弓反张(E)狂躁妄动33 伤暑的临床表现有(A)发热面赤(B)心烦不宁(C)胸闷呕恶(D)气短乏力(E)大便溏泻34 阴偏衰的临床表现是(A)五
5、心烦热(B)骨蒸潮热(C)小便清长(D)消瘦(E)盗汗35 津液不足的常见临床表现有(A)舌光红无苔(B)尿少便干(C)两目视物昏花(D)自汗乏力(E)毛发肌肤枯槁36 妇人行经腹痛常见的病因病机有(A)气滞血瘀(B)寒凝胞脉(C)气血亏虚(D)热人血脉(E)痰浊阻络37 出血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A)外伤(B)气虚(C)血虚(D)血热(E)血寒38 肝风内动最常见的分类有(A)血瘀中风(B)血虚生风(C)热极生风 (D)外感风邪(E)肝阳化风39 养生的基本原则,大体归纳为(A)顺应自然(B)动静结合(C)延缓衰老(D)形神兼养(E)调养脾肾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
6、汇编 5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阴阳盛衰病机的掌握。阴偏盛,即是阴胜则寒的实寒。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盛的同时有耗损阳气的病变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阴胜;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病变皆以阴盛为主。虚寒证属于阳虚而阴相对偏盛的病变。【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虚中夹实多由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正虚气化无力,内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等凝结阻滞所致。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如脾虚湿滞病证,临床可见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不实之症,又兼见口黏、脘痞、舌苔厚腻等表现
7、。【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血能载气,故在外伤失血,或呕血、便血,或妇女崩中,或急剧产后大出血等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急剧脱散,从而形成气血并脱的严重病理状态。临床表现可见出血量多,轻则少气
8、乏力,甚则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晕厥,或见抽搐,或见口干,脉芤或微细欲绝等症。【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劳倦可导致元气耗损,周身之气不足及功能减弱,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七情影响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邪气的干扰,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气机失调可概括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五个方面。【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由于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脱
9、液,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津液外泄,以致暴脱亡失的病理状态。故说: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气脱则全身机能突然衰竭,可见面色苍白,神昏晕厥,汗出不止,目闭口开手撒,甚则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医学历史重视预防,内经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对于健康人,可通过增强体质以防止疾病的产生;既病防变是对于患病者,可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未病先防包括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大方面。增强、调养人体正气的方法包括顺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执业 药师 中药学 综合 知识 技能 中医 基础理论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