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0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练习试卷 2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这段话赞美的是 ( )(A)伯里克利的统治(B)亚历山大的统治(C)屋大维的统治(D)恺撒的统治2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出的特点不包括( )(A)无产阶级采用暴力夺取政权(B)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道路(C)始终有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D)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3 第二次世
2、界大战给全人类的启示是( )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必须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A)(B) (C) (D)4 乾嘉有三大考史名著,不在其列的是( )(A)十七史商榷(B) 廿二史札记(C) 廿二史考异(D)文史通义5 隋唐时期江西( ) 的青瓷和白瓷有假玉器之称(A)越州(B)邢州(C)昌南镇(D)益州6 中国最早的培植双季稻的记载始于哪个时期?( )(A)西汉(B)东汉(C)孙吴(D)东晋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近代设立的外事机构的是( )(A)中央和各省设立的咨议局(B)南北洋通商大臣(C)税务司与总税务司(D)总理衙门8
3、 20 世纪 40 年代的民主党派,许多政党曾坚持“中间路线” ,其实质是(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议会政治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恢复失地运动10 布匿战争11 七年战争12 胡格诺战争13 “四贵”14 九品混通1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6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
4、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一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 2: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回答:(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2)简要概述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产生过程。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7 剖析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三次高潮。综合练习试卷 2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5、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红军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为了巩固政权而建立的。【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的任务,很明显与“二战”无关。【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索、整理、归纳,并称为乾嘉三大考史名著,但同时期的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未在其列,故选 D。【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C【
6、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制瓷业的代表,了解昌南镇即后来的景德镇是解题关键。【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东汉时期,岭南同汉族统治地区的隔绝已经被打破,中原文明已经开始明显地影响到这里,随着大规模南下的移民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岭南经济在这个时期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咨议局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模仿西方国会体制设立的,没有起到应有的功效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并不属于外事机构,所以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近代中国设立的重要外事机构,需要考生注意,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D【试
7、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的路线、立场及其实质,需要考生对于当时的民主党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正确答案】 又称再征服运动,815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斗争。711 年,阿拉伯人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伊比利亚半岛,714年灭西哥特王国。西哥特人退居到北部山区,先后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如那瓦尔王国、亚拉冈王国和卡斯提尔王国等,同占领者阿拉伯人展开收复失地的斗争。到13 世纪中叶,半岛大部分地区光复。12491251 年,葡萄牙实现了领土统一。1479 年卡斯提尔与亚拉冈
8、合并,建立西班牙王国。1492 年西班牙人攻占阿拉伯人在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迦太基(在今突尼斯)系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传说建于公元前 814 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已发展成为西地中海强国。公元前 3 世纪初罗马统一意大利时,与迦太基形成对峙,卒演成三次大规模战争;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 据说意为“棕桐之民”),故得名。第一次(公元前 264前 241 年):在西西里岛交战,罗马建造装有“接舷吊桥”的新舰,海战得胜,派军进攻迦太基本土,以失败告终。又转战西西里,迦
9、太基失利;罗马夺取西西里(不包括叙拉古)及其附近小岛,索迦太基赔款 3200 塔兰特。第二次(公元前 218前 201 年):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开始,罗马接连惨败,“ 同盟 ”城市相继叛离(包括加普亚),陷于困境。汉尼拔未进攻罗马城,且孤军异域,后援不继。罗马避免决战,蓄积力量,约公元前 211 年转入反攻。公元前 209 年罗马派斯奇比奥率军攻占西班牙东南部的新迦太基,前 204年直捣迦太基本土。公元前 203 年汉尼拔奉召渡海返国驰援,前 202 年扎马战役中迦太基失败。次年缔结和约:迦太基放弃全部海外领土,仅保留十艘舰只,余皆交出,向罗马赔款,规定此后非经罗马同意
10、不得与别国交战。迦太基丧失其独立的和强国的地位。第三次(公元前 149前 146 年):罗马蓄意消灭迦太基,唆使其西部努米底亚寻衅,然后以破坏公元前 201 年和约规定为借口,发兵包围迦太基城。迦太基人奋力保卫国家,城内发生饥馑,终被斯奇比奥攻陷;生存者沦为奴隶,迦太基城彻底毁灭。罗马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建立了“阿非利加省” ,并争得西地中海的霸权。【试题解析】 布匿战争后罗马彻底控制了迦太基,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这一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可以分别作为考查点,另外战争中几个重要人物如汉尼拔也曾作为名词解释出现过,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17561763 年英普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练习 24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