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课件v.ppt
《乳腺癌课件v.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课件v.ppt(1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乳腺癌,乳房的解剖生理,形态结构:半球状,第2-6肋骨水平,中央色素沉着-乳晕 1520个腺叶,腺叶再分成腺小叶 乳腺的基本单位: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小乳管 乳管 乳头乳管开口处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生理: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可周期变化,淋巴网丰富,乳房的淋巴分组和引流范围,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成三组: 组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引流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静脉组、胸大小肌间组的淋巴结 组即腋中(胸小肌后)组:引流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组即腋上(胸小肌内侧)组:引流胸小肌内侧的锁骨下静脉淋巴结,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四个输出途径 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同侧腋窝
2、淋巴结锁 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导管(左)或 右淋巴导管入静脉血流 向内侧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 淋巴结如上途径静脉 两侧乳房间在皮下的交通淋巴管从一侧乳房 引流到对侧。 乳房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 巴管肝脏,乳房检查检查的最佳时间:月经来潮后的7-10天,此时雌激素对乳腺影响最小;临床疑为肿瘤的哺乳期乳房肿块,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检查体位:坐位;对肥胖、大乳房或乳房深部肿块者取卧位,使胸部隆起,乳房平坦,不遗漏小肿块。,乳房检查,一. 视诊: 1、一般视诊 不对称则常是有病变所在。 局限性皮肤隆起乳房肿块的部位。 局限性皮肤凹陷(酒窝征)深部癌肿或脂肪坏死及Coope
3、r氏韧带所致。 单侧乳房表面静脉曲张晚期乳癌或乳房肉瘤。,2、乳头 乳头偏位:牵向侧有癌灶。 乳头凹陷:乳头深部有癌肿。 乳头湿疹:癌细胞侵及乳头皮肤。3、乳房皮肤 乳房皮肤红肿 乳房炎症。 乳房皮肤大范围的发红、充血伴水肿 炎性 乳癌。 乳房皮肤“ 桔皮样”外观 癌细胞侵及乳房 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而致淋巴水肿。,二扪诊:,乳房检查的顺序: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中 央(乳头、乳晕)区。 肿块:记录大小、外形是否规则、硬度、边界清 楚、表面光滑、周围组织粘连情况。 腋窝淋巴结(四组): 中央组胸肌组肩胛下组锁骨上、下组。 记录位置、数字、大小、硬度及移动度。,乳头溢液, 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少见
4、乳管内癌。 棕褐色溢液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 因上皮增生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房 囊性增生病。 黄色或黄绿色溢液乳房囊性增生病,少见于乳癌。 乳汁样溢液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可能是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浆液样溢液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乳房囊性增生病。914溢液者有乳癌,溢液涂片找癌细胞有助于确定溢液的原因,但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乳癌的可能。,三.特殊检查,(一) 乳房的X线检查 1.钼靶摄片: 良性病变块影密度均匀,周围有透亮度高 的脂肪圈,钙化影粗大而分散。 恶性病变块影不规则、分叶状、中心密度 高,边缘毛刺状,钙化细小而密集。2.平板静电摄影: 有边缘加强效应。3.乳管造影: 乳管内病变的
5、性质。,B型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质性。进行血供情况观察,可提高其判断的敏感性,且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指标。MRI CT 红外线扫描:利用红外线透照乳房时,各种密度组织可显示不同的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另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可显示块影周围的血管情况。,(二)其他影像学检查,(三). 活组织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1.活切病检: 有促进癌转移的可能。2.针吸细胞学检查: 8090正确诊断率。3.结合X线摄片、电脑计算进行立体定位活组织检查: 此法定位准,取材多,阳性率高。,(四)其它:,同位素32P扫描: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
6、查: 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乳腺癌时,可作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 在世界各地有明显差别,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洲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男性占全部乳癌1。,我 国 乳 腺 癌 的 发 病 状 况,五个最: 发病率增长最快: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 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已占妇女癌症死亡第一位; 治疗水平最低:I期乳腺癌不超过20%,美国达80%; 对普查的认识最差:大部分为有症状后才去医院求治; 医药费用占比例最高:微小乳腺癌平均2万元/人,中晚 期乳腺癌平均20万元/人。,一
7、. 病因,发病二个高峰期:4549岁(更年期)和6064岁。E1(雌酮)有明显的致癌作用。3. 与月经、生育和哺育的关系: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 。生育年龄:第一胎足月产龄迟于35岁、40岁未孕 。哺乳可降低发病率,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产次:产次和发病率呈负相关,4.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5.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有争论,多数认为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6.其他:肥胖与脂肪饮食,有胸壁放疗史,绝经后补充雌激素等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等,二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小
8、叶原位癌、乳头湿疹 样癌;早期、预后好2早期浸润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属早 期预后较好3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腺 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 分化较高,预后尚好4. 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髓样 癌、硬癌、腺癌、单纯癌等;分化低,预后差5. 其它:罕见癌,三转移途径,1直接转移:局部扩展侵入皮肤、胸筋膜、胸肌等。 2淋巴转移:乳头、乳房外侧向腋窝转移,内侧向内乳淋巴结转移 3血运转移:最常见是肺、骨、肝,四. 临床表现,乳癌最多见乳房的外上象限(4550),乳头、 晕(1520),内上象限(1215)。1. 乳房肿块: 首发症状多为无意
9、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外上象限多见多数单发、质硬、不光滑、活动欠佳、分界不清,2 乳房外型改变,酒窝征:肿瘤侵及COOPER韧带,皮肤凹陷;乳头偏移或回缩;桔皮症:堵塞淋巴管致使皮肤水肿;局部突起。,晚期局部表现,肿块固定-“铠甲胸” ;卫星结节:周围数个结节;皮肤破溃 、 出血、感染,有恶臭 。,3侵及胸筋膜、胸肌、肿块固定 4远处转移: 淋巴结肿大,多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少数对侧转移;早期可活动,以后粘连、融合;晚期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 肺转移:胸痛、气急、咳嗽、咯血。 肝转移:肝肿大、黄疸、腹胀、腹水(4)骨转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及长骨,主要表现为疼痛。(5)脑转移:脑转
10、移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转移,头痛及视力障碍感觉障碍。乳腺癌患者到中晚期可出现厌食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综合征。,5. 二种特殊乳癌:,炎性乳癌乳头湿疹样乳癌,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表现为乳腺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如乳腺炎;体检:乳腺肿大发红发硬,多无局限性肿块;该类型乳癌发展快,预后极差。,炎性乳腺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初发乳头刺痒、灼疼;以后表现乳头处呈慢性湿疹样改变:发红、溃烂、结痂,交替进行;局部有或无肿块;预后好,恶性程度低、转移少见,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五. 辅助检查,(一)活组织检查:针吸细胞检查;切除活检 ; 术中快速冰冻(95以上), 蜡片(不可取,有转移
11、) (二)X线检查:(1)乳房平片:致密、不规则, 毛刺状阴影。 (2)乳房干板照像:有边缘效应, 准确90。 (3)乳管造影:诊断乳管内病变。 (三)乳腺彩超 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常呈蟹足样生长,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回声; 内部多为不均匀的低回声,可有强回声光点部分有声影,较大肿块内部可见液性暗区; 肿瘤后方回声衰减,致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四)乳房红外线检查:( 五)CT 显示内乳、胸肌间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多用于乳腺癌术后复查,同时显示有无肺转移、肝转移 (六) MRI敏感性达94100良恶性病变鉴别准确性高,不能显示钙化检查费用高,时间长,乳 腺 癌 的 X 线 表 现,直
12、接征象( primary signs )肿块:结节状或不规则,多有毛刺,小分叶,密度高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钙化(calcification):簇状、沙砾样、针尖状 局限性致密浸润(local compact infiltration) 间接征象(secondary signs) 乳头内陷 皮肤增厚、水肿 肿瘤周围粗大血管影 腋窝淋巴结肿大,不规则肿块,局限性致密浸润 钙化,乳头内陷,皮肤增厚,血管增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超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常呈蟹足样生长,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回声; 内部多为不均匀的低回声 肿瘤后方回声衰减 肿瘤较小者恬动性好,无粘连,较大者话动性差,常与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腺癌 课件 V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