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 设备管理.ppt
《CH5 设备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5 设备管理.ppt(16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CH5 设备管理,2,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功能,缓冲区管理外围设备的分配 外围设备驱动调度虚拟设备及其实现设备中断处理,3,5.1 I/O系统(1),I/O系统: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的总称。 I/O操作:计算机的主存和外围设备的介质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4,1.I/O性能经常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1)CPU性能不等于系统性能响应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CPU性能越高,与I/O差距越大弥补:更多的进程(3)进程切换多,系统开销大,I/O的特点,5,2.操作系统庞大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资源多、杂,并发,均来自I/O外设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输入输出数据信号类型不同速度差异很大
2、 3.理解I/O的工作过程与结构是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的关键 4.与其他功能联系密切,特别是文件系统,6,1.按使用特性分存储型设备输入型设备(外设主机)输出型设备(主机外设)输入输出型设备(交互型设备) 2.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块设备以数据块为单位存储、传输信息字符设备以字符为单位存储、传输信息,设备的分类,7,3.按外部设备的从属关系分系统设备指操作系统生成时,登记在系统中的标准设备(如终端、打印机、磁盘机等) 用户设备指在系统生成时,未登记在系统中的非标准设备。对于这类设备的处理程序由用户提供,并将其纳入系统,由系统代替用户实施管理。(如A/D,D/A转换器,CAD所用专用设备),
3、8,4.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 1)独占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个进程使用的设备,一般为低速I/O设备。(如打印机,磁带等) 2)共享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可有多个进程共同使用的设备,多个进程以交叉的方式来使用设备,其资源利用率高。(如硬盘),9,在一类设备上模拟另一类设备,常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用高速设备模拟低速设备,被模拟的设备称为虚设备 目的:将慢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多个用户可共享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实例:SPOOLing技术,利用虚设备技术用硬盘模拟输入输出设备),3)虚设备,10,为解决独立设备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众多进程的要求,而且在进程独占设备期间,设备利用率比较低而提出的一种
4、设备管理技术。,SPOOLing技术,11,5.从程序使用角度分逻辑设备物理设备 6.按数据传输率分高速设备低速设备,设备的分类(续),12,2.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基本上与控制器打交道,而非设备本身。多数PC的CPU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采用单总线模型,CPU直接控制设备控制器进行I/O; p145,13,5.1.2设备控制器,I/O设备包括一个机械部件和一个电子部件。为了达到设计的模块性和通用性,一般将其分开。 电子部件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在PC中,它常常是插入主板扩充槽的印刷电路板; 机械部件则是设备本身。,14,设备控制器,设备的I/O地址分配由控制器上的总线解码逻辑完成。
5、 控制器通过中断通知CPU已经做好准备,寄存器可以读写。,15,设备控制器,OS通过向控制器寄存器写命令字来执行I/O功能。 控制器接受一条命令后,CPU可以转向其它工作,而设备控制器自行完成具体的I/O操作。 当命令执行完毕后,控制器发出一个中断信号,以便OS重新获得CPU的控制权并检查执行结果。,16,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是CPU和设备之间的一个接口,它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控制I/O设备操作,实现主存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设备控制器是一个可编址设备,当它连接多台设备时,则应具有多个设备地址。,17,设备控制器功能,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接收和识别CPU或通道发来的命令; 实现数据
6、交换,包括设备和控制器间的数据传输; 发现和记录设备及自身的状态信息,供CPU处理使用; 设备地址识别。 数据缓冲 差错控制,18,2.设备控制器组成部分: 命令寄存器及译码器, 数据寄存器, 状态寄存器, 地址译码器, 用于对设备操作进行控制的I/O逻辑。,19,新一代计算机出现,带来了总线技术的更新1.总线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系统内各种子系统,如CPU、内存、I/O设备等之间构建公用的信号或数据传输通道,这种可共享连接的传输通道称为总线。,5.1.4总线技术,20,总线的分类,CPU-内存总线,I/O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非本课程范围),2. 总线的分类,21,微型计算机
7、总线的种类和发展,1394总线,SCSI总线,22,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连接I/O串行设备的技术标准 冲破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个历史局限性:(1)由于I/O设备的接口标准的不一致和有限的接口数量已无法满足各种应用迫切需要(2)传统的I/O设备的接口无法满足实时数据传输与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USB以WDM(Windows Driver Model)模型为基础,WDM包含一套通用的I/O服务和二进制兼容的设备驱动程序,3. USB技术,23,USB支持同步数据传输方式和异步数据传输方式,其数据传输率有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两种,比标准串口
8、快100倍,比标准并口快10倍 USB可以主动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允许外部设备快速连接,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 允许外部设备的热插拔,24,1) USB的结构,控制器:控制器主要负责执行由控制器驱动程序发出的命令 控制器驱动程序:控制器驱动程序在控制器与USB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USB芯片驱动程序:USB芯片驱动程序提供了对USB的支持 USB设备分为两类:(1)USB集线器:本身可再接其他USB外围设备(2)USB设备:连接在计算机上用来完成特定功能并符合USB规范的I/O设备单元,如鼠标、键盘等,25,2) USB的传输方式,4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1)等时传输方式以固定的传输速率,连续
9、不断传输数据,发生错误时,USB不处理,而是继续传送新的数据。用于需要连续传输,且对数据的正确性要求不高而对时间极为敏感的外部设备,如麦克风、音箱以及电话等 (2)中断传输方式该方式传送的数据量很小,但这些数据需要及时处理,以达到实时效果,此方式主要用在键盘、鼠标以及游戏手柄等外部设备上,26,(3)控制传输方式处理主机的USB设备的数据传输,包括设备控制指令、设备状态查询及确认命令。当USB设备收到这些数据和命令后将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按队列方式处理到达的数据 (4)批传输方式用来传输要求正确无误的数据。通常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以这种方式与主机连接 除等时传输方式外,其他3种方式在数据传输
10、发生错误时,都会试图重新发送数据以保证其准确性,USB的传输方式(续),27,4. SCSI接口技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一个SCSI I/O设备控制器可将新型高速I/O设备增加到计算机系统中SCSI 设备控制器的智能化I/O控制降低了计算机系统的负担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更高的I/O能力,28,SCSI系统结构,29,计算机系统I/O设备与部件配置的应用技术 顾名思义:插入就可用,不需要进行任何设置操作,5. 即插即用技术(Plug and Play),30,由于一个系统可以配置多种外部设备,设备也经常变动和更换,它们都要占有一定的
11、系统资源,彼此间在硬件和软件上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在系统中要正确地对它们进行配置和资源匹配;当设备撤除、添置和进行系统升级时,配置过程往往是一个困难的过程。,1) PnP技术的产生,31,(1)支持I/O设备及部件的自动配置,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地使用系统扩充设备(2)减少由制造商装入的种种用户支持和限制,简化部件的硬件跳接设置,使I/O附加卡和部件不再具有人工跳接线设置电路 (3)在主机板和附加卡上保存系统资源的配置参数和分配状态,有利于系统对整个I/O资源的分配和控制(4)支持和兼容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5)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热插入”、“热拼接”技术,2) PnP技
12、术的特点,32,功能:(1)附加卡的识别与确认(2)资源分配(3)附加卡自动配置多方面的支持:具有PnP功能的操作系统、配置管理软件、软件安装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等;网络设备的PnP支持;系统平台的支持(如:PnP主机板、控制芯片组和PnP BIOS等);各种支持PnP规范的总线的I/O控制卡和部件,3) PnP技术的功能及支持,33,5.2 I/O控制方式,按照I/O控制器功能的强弱,以及和CPU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对I/O设备的控制方式分类, 主要差别在于:中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并行工作的方式不同,并行工作的程度不同。,34,1 询问方式(1),询问方式又称程序I/O直接控制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13、,输入输出指令或询问指令测试一台设备的忙闲标志位,决定主存储器和外围设备是否交换一个字符或一个字。,35,询问方式(2),36,询问方式(3),一旦CPU启动I/O设备,便不断查询I/O设备的准备情况,终止原程序的执行,浪费CPU时间; I/O准备就绪后,CPU参与数据传送工作,而不能执行原程序, CPU和I/O设备串行工作,使主机不能充分发挥效率,外围设备也不能得到合理使用,整个系统效率很低。,37,2 中断方式(1),CPU启动I/O设备后,不必查询I/O设备是否就绪,继续执行现行程序。 直到在启动指令后的某条指令,响应了I/O中断请求,CPU才转至I/O中断处理程序执行。,38,中断方式
14、(2),中断处理程序中,CPU全程参与数据传输操作,它从I/O接口读一个字(字节) 并写入主存,如果I/O设备上的数据尚未传送完成,转向现行程序再次启动I/O设备,重复上述过程;否则,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继续从K+1条指令执行。,39,中断方式(4),I/O操作直接由CPU控制,每传送一个字符或字,要发生一次中断,仍然消耗大量CPU时间。 程序中断方式I/O,不必忙式查询I/O准备情况,CPU和I/O设备可实现部分并行,与程序查询的串行工作方式相比,使CPU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40,3 DMA方式(1),如果I/O设备能直接与主存交换数据而不占用CPU,CPU的利用率还可提高,这就出现了直接
15、存储器存取DMA方式。,41,DMA方式(2) DMA至少需要以下逻辑部件,主存地址寄存器 字计数器 数据缓冲寄存器或数据缓冲区 设备地址寄存器 中断机制和控制逻辑,42,5.5.4. DMA 技术,1. DMA 方式与中断的主要区别 中断方式是在数据缓冲寄存区满后,发中断请求,CPU进行中断处理DMA方式则是在所要求传送的数据块全部传送结束时要求CPU进行中断处理大大减少了CPU进行中断处理的次数 中断方式的数据传送是由CPU控制完成的而DMA方式则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不经过CPU控制完成的,43,不用DMA时,磁盘如何读: 首先,控制器从磁盘驱动器串行地一位一位地读一个块,直到将整块信
16、息放入控制器的内部缓冲区中 其次,它做和校验计算,以核实没有读错误发生 然后控制器产生一个中断。CPU响应中断,控制转给操作系统。当操作系统开始运行时,它重复地从控制器缓冲区中一次一个字节或一个字地读这个磁盘块的信息,并将其送入内存中,44,存放输入数据的内存起始地址、要传送的字节数送入DMA控制器的内存地址寄存器和传送字节计数器,中断允许位和启动位置成1,启动设备发出传输要求的进程进入等待状态执行指令被暂时挂起,进程调度其他进程占据CPU输入设备不断窃取CPU工作周期,数据不断写入内存传送完毕,发出中断信号CPU接到中断信号转入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处理结束,CPU返回原进程或切换到新的进程,
17、3.DMA工作原理窃取总线控制权,45,5.5.4. DMA 技术,1. DMA 方式与中断的主要区别 中断方式是在数据缓冲寄存区满后,发中断请求,CPU进行中断处理DMA方式则是在所要求传送的数据块全部传送结束时要求CPU进行中断处理大大减少了CPU进行中断处理的次数 中断方式的数据传送是由CPU控制完成的而DMA方式则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不经过CPU控制完成的,46,不用DMA时,磁盘如何读: 首先,控制器从磁盘驱动器串行地一位一位地读一个块,直到将整块信息放入控制器的内部缓冲区中 其次,它做和校验计算,以核实没有读错误发生 然后控制器产生一个中断。CPU响应中断,控制转给操作系统。当
18、操作系统开始运行时,它重复地从控制器缓冲区中一次一个字节或一个字地读这个磁盘块的信息,并将其送入内存中,47,存放输入数据的内存起始地址、要传送的字节数送入DMA控制器的内存地址寄存器和传送字节计数器,中断允许位和启动位置成1,启动设备发出传输要求的进程进入等待状态执行指令被暂时挂起,进程调度其他进程占据CPU输入设备不断窃取CPU工作周期,数据不断写入内存传送完毕,发出中断信号CPU接到中断信号转入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处理结束,CPU返回原进程或切换到新的进程,3.DMA工作原理窃取总线控制权,48,程序I/O,中断I/O,DMA,49,引入通道的目的,为了使CPU从I/O事务中解脱出来,同
19、时为了提高CPU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50,4 通道方式,为获得CPU和外围设备间更高的并行工作能力,也为了让种类繁多,物理特性各异的外围设备能以标准的接口连接到系统中,计算机系统引入了自成独立体系的通道结构。,51,通道方式 通道(输入输出处理器),能完成主存和外围设备间的信息传送,与CPU并行地执行操作。通道技术解决了I/O操作的独立性和各部件工作的并行性。 由通道管理和控制I/O操作,减少了外围设备和CPU的逻辑联系。把CPU从琐碎的I/O操作中解放出来。,52,定义:通道是独立于CPU的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传输工作的处理机,对外部设备实现统一管理,代替CPU对输入/输
20、出操作进行控制,从而使输入,输出操作可与CPU并行操作。通道又称输入输出处理机,术语“通道”专指专门用来负责输入输出工作的处理机(简称处理机)。比起中央处理机来,通道是一个比功能较弱、速度较慢、价格较为便宜的处理机。但“通道”一词在微型机中常指与或与处理机相连设备的单纯的数据传送通路,它并不具有处理机的功能。,通道技术,53,通道方式 通道(输入输出处理器),外围设备和CPU能实现并行操作;通道和通道之间能实现并行操作;各通道上的外围设备也能实现并行操作,达到提高整个系统效率这一根本目的。,54,通道方式 采用通道后的I/O操作过程,CPU在执行主程序时遇到I/O请求,它启动指定通道上选址的外
21、围设备,一旦启动成功,通道开始控制外围设备进行操作。 CPU就可执行其他任务并与通道并行工作,直到I/O操作完成。通道发出操作结束中断时,CPU才停止当前工作,转向处理I/O操作结束事件。,55,2. 通道类型,字节多路通道:通常按字节交叉的方式工作,适用于低速设备。 数组选择通道:按成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高速设备。 数组多路通道:综合前二个优点(数据传送率和通道利用率都较高)。,56,通道方式 通道三种类型,字节多路通道。选择通道。 数组多路通道。,57,字节多路通道以字节为单位传输信息,它可以分时地执行多个通道程序。当一个通道程序控制某台设备传送一个字节后,通道硬件就控制转去执行另一
22、个通道程序,控制另一台设备传送信息主要连接以字节为单位的低速I/O设备。如打印机,终端。以字节为单位交叉传输,当一台传送一个字节后,立即转去为另一台传送字节,1) 字节多路通道,58,59,选择通道是以成组方式工作的,即每次传送一批数据,故传送速度很高。选择通道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个通道程序,只允许一台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这台设备数据传输完成后,再选择与通道连接的另一台设备,执行它的相应的通道程序主要连接磁盘,磁带等高速I/O设备,2) 选择通道,60,选择通道,选择通道,61,成组多路通道结合了选择通道传送速度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进行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它先为一台设备执行一条通道指令,然后自动
23、转接,为另一台设备执行一条通道指令主要连接高速设备这样,对于连接多台磁盘机的数组多路通道,它可以启动它们同时执行移臂定位操作,然后,按序交叉地传输一批批数据。数据多路通道实际上是对通道程序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实现,3)成组多路通道,62,3. 硬件连接结构,63,通道:执行通道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命令,并具有向CPU发中断信号的功能。 一旦CPU发出指令,启动通道,则通道独立于CPU工作。一个通道可连接多个控制器,一个控制器可连接多个设备,形成树形交叉连接主要目的是启动外设时:a 提高了控制器效率b 提高可靠性c 提高并行度,64,65,交叉连接,66,通道地址字 CAW:记录通道程序在内存中
24、的地址 通道命令字 CCW:保存正在执行的通道指令 通道状态字 CSW:存放通道执行后的返回结果 通道数据字 CDW:存放传输数据通道和CPU共用内存,通过周期窃取方式取得,通道运算控制部件,67,用于I/O操作的命令主要有两种:I/O指令:启动通道程序通道命令:对I/O操作进行控制读、反读、写、测试设备状态的数据传输命令、用于设备控制的命令(磁带反绕、换页)、实现通道程序内部控制的转移命令,2) 通道命令,68,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2) IBM370系统的通道命令,命令格式一般包括:操作码、数据传输内存地址、特征位、计数器。,69,通道相当于一个功能简单的处理机,包含通道指令(空操作,读操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5 设备管理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