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南乐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可能诱发地震的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垦土地 B大型水库蓄水 C人为环境污染 D破坏植被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形成于岩石圈, 人为 活动 诱发的地震 由人类某些工程活动在局部地区引起的 地震 活动性异常变化,如大型水库的蓄水导致对地基压力加大,而诱发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及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震形成的地质条件,并结合人类活动对地质条件的影响分析即可。 1781年,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 1/5; 1815年,
2、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 9.2万人死亡; 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 2.3万人死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小题 2】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小题 3】 2010年 4月,冰岛南部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此次火山爆发,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外,还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的破坏 : 矿产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地热资源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形成条件中的自然异变,是致灾因子之一。 【小题 2】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与太阳高度关系不大。 【小题 3】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河流,熔岩流会毁坏森林、耕地。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形成因子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掌握火山喷发的主要危害等内容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C滞后性、隐
4、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 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注意区别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危害与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 灾害 种类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 酸雨 雪灾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蝗灾 干旱 洪水 飓风 龙卷风 水土流失 酸雨 干旱 洪水 水土流失 干旱
5、土壤盐碱化 生物灾害 【小题 1】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小题 2】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 O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从表中不难看出,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包括干旱、洪水、水土流失、台风(飓风)及热带气旋和龙卷风。 【小题 2】欧洲冬季降水量较其他大洲多,主要是因为欧洲是温带海洋性气
6、候,常年受西风影响,冬季温和湿润,气旋活动频繁。 考点:考查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并掌握欧洲的冬季气候特征对降雪的形成的影响,注意台风和飓风的异同点。 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业社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 故其灾情较农业社会大, A错误;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故灾情的损失较小, 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但防灾减灾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故
7、使灾情不断变化, C错误;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减灾技术等不同因素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的影响即可判断。 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衡量灾情大小的基本标准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大小。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衡量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基本因素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加剧了风暴
8、潮灾害 加大了洪涝威胁 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引发海水入侵 引发土壤盐碱化 海岸侵蚀加剧 A B C D 答案: B 读 “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 1950 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 1954年、 1999年 B 1989年、 1999年 C 1954年、 1983年 D 1967年、 1971年 【小题 2】这两次水灾都是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小题 3】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围湖造田 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位于季风气候区
9、东部临海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小题 2】两次水灾都是由于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某处,造成集中性暴雨所致。 【小题 3】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长江流域洪涝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008年末,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
10、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 2 300多万亩农田、 1 500多万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 B下游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足 C中下游植树造林,补枯能力加强 D低洼地资产与人口的密度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游地势低平;河床较宽。中上游植树造林,削洪补枯能力加强,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长江流域洪涝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即可。注意区别长江中下游的河道特征的差异和人类活动
11、对长江水文特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 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答案: D 试题分析:淮河治理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河流上下游不同的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洪涝灾害的有效治理措施即可,注意结合淮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实际状况分析。 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
12、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 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不是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全球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暴雨洪涝形成的一般原因,并结合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即可判断。 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A西部 畜牧业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掉膘、死亡 B东部 种植业 雪灾、旱灾、虫灾、鼠灾 减产、绝收 C东部
13、 种植业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减产、绝收 D西部 畜牧业 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 掉膘、死亡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 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结合我国的东西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农业生产的差异即可比较分析。注意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分析其
14、农业生产和影响的自然灾害的差异。 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答案: D 试题分析:台风、暴雨属于气象灾害,其形成与地震无关;而海底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山区的地震可能形成滑坡。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主要形成原因,注意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差异,进而 分析地震与其他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特征。 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西气东输 ”管道 沿海海防林工程 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D
15、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 “西气东输 ”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工程建设及其主要的作用即可判断,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墙角处 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影剧院,人群拥挤,试图跑出影院可能导致大量人口拥堵于门口,
16、故 错误;在教室里跳楼逃生可能加大对自身的伤害,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在不同场所中的一般逃生方法,注意所在场所的实际情况与自身安全的结合。 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行为是 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地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 C在洪水的高风险区开垦荒地 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 C三项 均是人类进入了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这样能增大灾情,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可有效地减小灾害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的影响,注
17、意人类活动进入 “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会加大灾情。 2008年 8月 10日,第 8号台风 “桑美 ”于 17时 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风速达 60米每秒,中心附近风力达 17级,预计台风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据此材料和下图回答: 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 “桑美 ”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选项图示分析, A图表示冷锋天气图示; B图表示暖锋天气图示; C图表示气旋图示; D图表示反气旋图示,而 “桑美 ”台风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故与 C图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图示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常见天气图示的气流运动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 南乐 实验 高级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