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2年 4月 25至 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和谐世界,同愿同行 ”。请问佛教产生于: A古印度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埃及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佛教产生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埃及虽然也是文明古国,但并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宗教。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起源。 点评:公元前 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佛教反对古代印度将人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 “众生平等 ”。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
2、东南亚地区。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中国。 下列会议或文献中涉及到德国的是 九国公约 慕尼黑会议 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 “涉及到德国 ”这一要求。九国公约是一战后战胜国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而签订的主要条约。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无理由参与。所以含有 的选择项都不能选,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与德国有关的国际会议或文献。 点评:法西斯德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之一。慕尼黑会议,德国是参会国之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则讨论了战后如何处置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
3、盟军为开辟打击德国的第二战场而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 战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柏林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凡尔登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凡尔登战役发生于一战中,应首先排除 D。斯大林格勒战役与 “英美盟军 ”无关,柏林战役则是城市攻坚战。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诺曼底登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诺曼底登陆有很多特别之处,如作战方式是大规模两栖登陆战;战果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形成对法西斯德国的东西夹击之势。 观察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呈现这一特点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苏联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中坐标可以看出该国二战以来经济发展良好。尤
4、其在二战后的十年经济增长率很高,这就排除了英国和苏联。七八十年代出现小幅度的负增长,这与日本的情况不符。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认读和理解能力,难度很大。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 80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学习历史常常要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新经济政 策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B诺曼底登陆战 二战的转折点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D苏联解体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5、答案: C 试题分析: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是因为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二战的转折点 ”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事件的联系。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题干要求的把握。 “因果关系 ”表明两个历史事件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即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联合国家宣言发表,说明反法西斯国家决定建 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打败法西斯共同战斗。 丽红同学正写一篇二战后印度、利比亚、古巴等国的发展的小论文,请你为她挑选一个合适的主题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D战后世
6、界格局的演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 “印度、利比亚、古巴 ”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不属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印度、利比亚、古巴等国的发展 ”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则完全是两码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点评: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947 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 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 1月 1日, 欧元 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 正式 发行。这体现了 A欧共体的成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欧洲走向联合 D欧洲走向统一 答案:
7、C 试题分析: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联合国的成立于 1945年,都跟 1999年发行欧元没什么联系。欧盟是区域一体化组织,代表着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欧洲的联合。 点评:欧洲的联合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20世纪 60年代的欧共体, 20世纪 90年代的欧盟是欧洲国家走向联合而先后成立的两个重要组织。今天,欧洲正在向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目标前进。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B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C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经济全球化
8、发展趋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大家都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发达国家同样如此, 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 点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但绝不能逃避现实。毕竟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分析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特
9、点。 “发明和使用机器 ”是工业革命的特点, “电气时代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时代特征,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它们都不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 点评:尽管每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同,但对世界也产生了不少相同的影响。比如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人类的生活面貌,等等。解题时不能以偏概全,用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两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代替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 五一假期,王睿同学外出游玩。他在家乐福买了三星手机,在沃尔玛买了耐克运动鞋,在麦当劳吃快餐,还游玩了迪斯尼乐园。从王睿同学的经历你可以体会到 A世界经
10、济区域化 B世界政治多极化 C生活习惯西方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目描述了一位同学假期游玩的经历,其中涉及到 “家乐福 ”“三星 ”“沃尔玛 ”“耐克 ”“麦当劳 ”“迪斯尼 ”等国际品牌,它们属于世界很多国家。这种相互融合,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 点评:当今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下面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局面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在向多
11、极化的方向发展 C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D冷战局面依旧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 “当前 ”这一关键词。 ACD 三项都说的是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这种世界格局随着苏联于 1991年的解体而宣告结束。故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当今的世界格局。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即美苏对峙、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等。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也与 “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相吻合。 研究性学习中,小华选择了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的学习主题。下面收集的材料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 B “美苏 冷战 始末 ” C
12、 “一超多强 局面的成因 ” D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 答案: A 试题分析:萨拉热窝事件是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不符合 “二战后 ”这一时间要求,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点评:二战后世界的格局经历了美苏争霸(冷战)、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等几个阶段。 BCD三个选项完全符合要求。而 A项中的 “萨拉热窝事件 ”是一战的导火线,时间上明显不符合要求。 1929年 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市打了一个厉害的喷嚏,病菌立即弥漫到世界,影响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德国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杜鲁门主
13、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选项的辨析能力。 C项是苏俄于 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 D 项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 A 项则是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点评: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各国都在寻找出路。面对危机,希特勒煽动民族复仇情绪,趁机上台。 1933年,他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 20世纪 30年代中期,一位英国记者先后游历了美国、苏联、德国和日本,发回了四则新闻报道。不符合历史事实报道是 A美国正在推行工业复兴法 B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德国政府大规模迫害犹 太
14、人 D日本政府开始明治维新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中期 ”。 ABC项都符合这一时间限定,而 D项则发生于 19世纪 60年代。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20世纪 30年代中期的历史事实。 点评:本题是否定选项题,并且题干中的要求是 “20世纪 30年代中期 ”,只要把握这两个要求,问题就迎刃而解。 公元前 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到达西欧,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 罗马。当时的罗马国的状况是: 领土散布在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 罗马的集市上有大量奴隶出售; 有一个掌握全国大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 国家的权力
15、机构是国民大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对所提供材料的理解要准确。 “公元前 138年 ”,罗马共和国不可能有皇帝。 “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 ”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点评:本题是组合型比较选择题,难度较大,考查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罗马国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公元前 27年,屋大维独揽 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林嘉同学要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她列出了几个写作要点: “他是出生于意大利的航海家;他代表西班牙向西探求新航路;他发现了新大陆;他也是个殖民强盗 ”。林嘉同学的论文题目应
16、该确定为 A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B达伽马发现印度大陆 C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D麦哲仑向西完成环球航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列出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四位著名的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仑都是葡萄牙人,结合材料中提示的 “意大利 ”“ 发现了新大陆 ”等关键信息,应知这个人物是哥伦布。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哥伦布的发现。 点评:哥伦布是意大利的一位水手,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他先后到达巴哈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每到一个地方,哥伦布就宣布那里是西班牙王室的领地。因此,哥伦布既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一名可耻的殖民者。 2010 年 7 月,美国 “乔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省 东莞市 厚街湖景 中学 九年级 第一次 模拟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