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 。据此回答题 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目中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 ”可以排除选项 A B。因为印度所在的地形单元为印度半岛,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不属于古老的大陆。英国所在的地形单元为大不列颠岛,也不属于大陆。南非所在的沿海地区没有 “五彩缤纷的珊瑚 ”,故也排除。只有澳大利亚,是地处世界面积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其东北部有大堡礁
2、属于珊瑚礁,由于该大陆长期与其它大陆分离,其动物带有明显的古老性与独特性,故选 D 考点:澳大利亚大陆的独特区域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澳大利亚大陆的独特区域地理特征,能区分大陆与岛屿、半岛之间的差异性,试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 的原因是 ( ) A赤道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非洲大陆整个轮廓南北对称 C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D因为有南北回归线穿过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非洲的相关地理知识可知,非洲的气候从赤道向南、向北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呈现南北对称的特点,这主要是赤道穿过其中部,气候表现出了明显的
3、纬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考点:非洲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熟悉非洲的纬度位置特征,试题有明显的识记性,属于一般的识记性的题目 右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题: 【小题 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 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小题 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十分贫
4、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其它相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我国的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这里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其水热、交通条件不是相对的优势,而是相对处于劣势。如果以每年的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计算,因为这里最多一年一熟,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两熟到三熟,所以这里的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地区高,这里之所以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这里
5、的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便于大规模地进行机械化耕作有关。故选 D 【小题 2】东北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我国的最大的、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产地,其粮食的商品高达 90%以上。 故选项 B的说法是错误,结合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或选修 3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判断出其它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故选 B 【小题 3】我国当年把 “北大荒 ”变化成如今的 “北大仓 ”,其中一个自然因素就是因为这里的土壤肥沃,故选项 A的说法是错误的。现代化的、大规模的、机械化开发,成本并不会太高 ,所以选项 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在目前我国粮食不是处于过剩状态,近些年粮食价格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故选项 C的说法也是
6、错误的。而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的主要原因是看中了沼泽具有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生态功能。故选 D 考点:区域农业开发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考查考生对我国东北商品基地的开发条件的分析与理解,让考生明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理,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20世纪 70年代末,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充分利用当地便 宜的土地、住房 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的电子技术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微电子装配工业则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它的转移是为了接近劳动力资源丰
7、富且价格低、投资建厂的土地租金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东南亚、墨西哥正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并非是为了 “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这样崇高而又伟大的宗旨。故选 A 考点: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生懂得电子装配工业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与电子技术工业不是同一类型的工业类型。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能把工业企业的核心技术转移出去。试题设计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 “十一五 ”规划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任务相违背的是 ( ) 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大力发展加工装配产业和粗放农业 答
8、案: D 试题分析:构建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的同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能再走粗放经济的老路,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只有选项 D是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相违背的。故 D 考点: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查考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题。 【小题 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消费市场广阔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较
9、高 【小题 2】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 A港口 B机场 C火车站 D商贸中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食用油的加工生产虽然是属于劳动力指向企业,并非技术密集型企业,故首先排除选项 C。跨国公司来中国的投资建厂一般是看中的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二是 13亿人口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注意题目中 “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 ”的 “自动化 ”一词,说明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并非完全是看中的是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格低廉这一优势,而更在程度上是看中中国 13亿人口这一潜在的市场。故选 B 【小题 2】从题目中 “在中国投资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
10、 ”这一信息可以知道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的是港口,故选 A 考点:工业区位选择 点评:本组题中一定要求考生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自动化 ”、 “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 ”等,再结合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即可完成相关的要求。试题属于中高档 题目。 读右图,完成题。 【小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小题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B河流水量更大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小题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1、( ) A森林破坏 B地面沉降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沙漠、季节性河流等相关信息可以判定图示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部一带,图示区域城镇都分布在山麓地区,这里虽然降水稀少,但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为其生存提供了水源。故水资源的分布及数量不仅影响了城镇的分布,还直接影响了城镇的规模大小。故选 B 【小题 2】从图中的古城遗址与当代城镇相比,出现了现代城镇明显向河流的上游迁移的特点。原因可能与人口数量的增多,工农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大,上游过度用水,下游因断流而无水可用,人们不得不向河流上游迁移。故
12、选 A 【小题 3】在这干旱地区的城镇本身面临自然缺水 状态下的风沙的严重威胁,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更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这里降水和自然植被稀少,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的问题,故选 D 考点:区域环境的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点评:本组题需要考生在区域定位清楚的基础上,掌握西北内陆地区的最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干旱,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去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第题。 【小题 1】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 A丰富的铁矿 B丰富的煤矿 C充足的的水源 D便利的水陆交通 【小题 2】关于鲁尔
13、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 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 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 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 【小题 3】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 A)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虽然都以煤铁为基础的传统工业区,但根据所学德国与美国区域地理及选修 2的相关 内容可知:德国的鲁尔区的煤炭资源丰富,铁矿石缺乏;而美国东北工业区是建立在煤、铁资源都丰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故选 A 【小题 2】鲁尔区是典型
14、的传统工业区,其产品具有 “长、大、粗 ”的特点,一般不会采用空运和管道运输。故说 “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D 【小题 3】鲁尔区的气候类型是受盛行西风(西南风)控制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了减少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工业区一定要布局在盛行风向(西南风)的下风向。故选 A 考点:工业布局与工业区位的对比分析 点评:本组题只要考生结合两个工业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对比,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相关要求,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从 20世纪 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 60亿元。据此回答题。 【小
15、题 1】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 B C D 【小题 2】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 ) 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流域内的自然降水量本来就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游的用水量过大,浪费过多而造成下游无水可用
16、的现象。人工降雨不可能大量增加黄河的河川径流量。所以 “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是绝对不可取的。河流的开发利用不可能不用黄河之水。所以凡是含有 、 的选项都 是错误的。可以通过南水北调来增加黄河的水量,通过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黄河下游断流现象的发生。故选 C 【小题 2】根据所学的一般河流的整治模式可知,在河流的下游地段,地势平坦,不宜建水利工程,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水能开发。故凡含有 、 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在中游植树种草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样有利于降低了黄河的含沙量。通过调整沿河地区农业
17、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增加黄河的下游水量,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故选 D 考点: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中国河流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黄河的相关知识方可完成,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读右图,回答题。 【小题 1】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及海浪的侵蚀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 D人类的活动 【小题 2】图中 B 、 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人类的围海造田 C.气候变迁,河水减 D.沙漠侵吞,水面缩小 【小题 3】 A地农业特色相同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
18、( ) A新疆的绿洲农业 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 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结合轮廓图可以判定图示区域是在尼罗河流域,其河口附近的著名古迹是指的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之类的,这里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这些文物古迹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化和风沙的磨蚀作用出现了严重的损害。并非人类活动所致,也不是河水冲蚀作用所为。故选 C 【小题 2】图中的 B指的是红海, C为 维多利亚湖,它们都处在东非大裂谷之上,由于地壳的断裂下陷,两侧不断扩张,这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故选 A 【小题
19、 3】 A地的农业是在沙漠之中利用尼罗河的水源进行浇灌的绿洲农业,这在我国新疆具有这种农业类型,故选 A 考点: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通过区域定位确定图示区域为尼罗河流域,明白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其下游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绿洲农业特点,试题难度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下图为 ”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题。 【小题 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 )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小题 2】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 3】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
20、,正确的是 ( ) A 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B 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 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 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经度数的分布特征,结合剖面图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判定图示区域是沿北美洲大陆的 30.50N 纬线所做的剖面。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之上,大自流盆地在澳大利亚,潘帕斯草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只有科罗拉多大峡谷在北美西部的落基山脉内。故选 C 【小题 2】北美大陆没有热带雨林,其北部的(主要在加拿大境内)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温带落叶阔叶林在落基山脉的西侧 40
21、度以北的狭窄地带有一些分布,量不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美国的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有一定的分布,量也不是太多。故选 A 【小题 3】图中的 是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区; 地处落基山脉,而其煤炭的主产区在美国的东北部 所在地区;故选项 A B D 都是错误,只有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的下游,是美国的主要棉花产区。故选 C 考点:美国区域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通过对沿 30.50N 纬线的剖面图的判读,考查考生对北美(重点是美国)区域地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 【小题 2】对上述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省 扶沟县 高级中学 第三次 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