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 N1和 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 M1和 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A N1 M1N2 M2 B N1 M1=N2 M2 C N1 M1N2 M2 D N1 M1N2 M2 答案: A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即能量是伴随着物质的传递而传递的,能量就储存在物质之中,所以次级消费者所含的物质远小于初级消费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解决问题,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增加物种的数目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 D限制其演替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营养数量,所以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通过增加生物物种的数目。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的判断。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营养结构和营养数量。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初生演替所需
3、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答案: C 试题分析:初生演替的起点是没有任何生命的场所,次生演替的起点是有生命的土壤甚至有种子或繁殖体,所以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考点: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知识。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
4、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由多个不同的种群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考点:考查生物群落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特点。 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阳光中不同波长的光
5、透过水层不同,所以在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藻类 ,则影响藻类植物生活的因素是阳光。 考点:考查影响藻类植物的环境因素。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藻类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 右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 “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 e点后,增长速率为 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在 d点之后 C阻止蝗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b点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 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增长速率为 0;环境阻力是指因环境淘汰的个体,出现于 c点后; 阻止蝗虫应在害虫出现时进行,即
6、 a点; c点是种群数量达到 K/2,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是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捕捞后剩余量是 c点。 考点:考查 “J” 型和 “S” 型种群增长曲线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两条曲线的含义。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图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乙图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 考点: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年龄组成的特点。 甲具有出生、性别、
7、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符合甲、乙特征的是(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该特征符合个体的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该特征符合种群的特征。 考点:考查人体和种群的特征。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个体和种群的特征。 在 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 15 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贴于 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下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产
8、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将胚芽的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生长素向下运输到琼脂块上,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 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所以左侧生长素多长的快,而右侧生长素少长的慢,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大。 考点:考查生长素的作用。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长素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第一次感染小鼠,小鼠不会产生相应的( ) A过敏反应 B记忆细胞 C免疫反应 D浆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第一次感染小鼠,小鼠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等,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感染过敏原发生的反应,第一次感染肺
9、炎双球菌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考点:考查过敏反应的概念。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 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 (用生理盐水配制 ),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是关于该实验补充说明,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B应设置注射等量 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答案: C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所以 C选项中
10、应设置静脉注射胰岛素的实验组,静脉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考点:考查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胰岛素的作用。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 -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戊 甲 丁 丙、戊 丁 丙、戊 庚 丁 丙、戊 庚 乙 丙、戊 己 庚 丁 丙、戊 己
11、 庚 乙 丙,丁占有三个营养级,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戊同化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丙以乙和丁为食,所以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总能量;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绝,所以引入大量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崩溃。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食物网中食物链的判断。 图 (一 )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 A、 B代表两种生物, 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 (二 )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 (一 )(二 )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 -甲 B. -甲 C. -丙 D. -乙 答案: A 试题分析:(
12、一)图中的 为共生, 为种内 斗争, 为捕食, 为竞争。(二)图中甲为共生,乙为捕食,丙为竞争。 考点:考查种间关系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种间关系能量流动和数量曲线。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D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答案: D 试题分析:废弃的甘蔗田发生了群落的演替有原来比较单一的甘蔗种植,被杂草代替,物种的丰富度增加了,结构复杂了。在该群落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分层现象的,如土壤中有蚯蚓,田中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 考点:考查群落演替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群落演替的结果。 如果一个
13、人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 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1/4 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A 10千克 B 28千克 C 100千克 D 280千克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直接来自植物为 X1,小型肉食动物为 X2,羊肉为 X3。有:X110%=1/21; X210%10%10%=1/41; X310%10%=1/41;得出:X1+X2+X3 280g。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点评: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必需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写出食物网,然后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下图为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
14、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B2 A( 10% 20%) B A F B1 C1 D1 E1 C A-( B1+B3) C1 C2 C3 D C3( 80% 90%) B2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所以 B2 A( 10% 20%);A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 A F B1 C1D1 E1; B2= C1 C2 C3, A B1+B2+B3,所以 A-( B1+B3) C1 C2 C3; C3的总量是 B2 减去 C1、 C2,故小于 B2( 80% 90%)。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食物
15、链中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有 4个去向,其中下一营养级可以获得 10%-20%,流向分解者的是其他部分中的一部分,所以少于 B2( 80% 90%)。 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 3个种群 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秃鹫、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由于牛、羊、鹿分别包括多种生物,分别组成多个种群。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 点评:难度
16、中等,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a、 b)的数量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种群与 b种群为捕食关系, a种群依赖于 b种群 B a种群与 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种群为 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种群为 J型增长,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ab之间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逐渐增加,最后 b被淘汰,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a种群为 S型增长,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不再增加; b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群的增长曲线。 点评:本题难度中
17、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间关系曲线图。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 SO2和颗粒物质的排放量很少,特别是 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 11%53% 。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减少空气污染 缓解温室效应 不可再生 减少酸雨危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柴油属于生物能源,使用其作为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由于产生的 SO2减少,可减少酸雨危害,由于其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考点:考查生物能源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物能源与化石燃料的区别。 下列有关
18、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C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是双向的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三:一是能量流动,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二是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该过程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使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三是信息
19、传递,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人类可利用能量的多少和所利用生物的营养级别有关,如果利用的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营养级越多,人类可利 用的能量就越少;若人类能利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则营养级越多,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往往越多,因为这样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能量利用率与营养级的关系。 为了实现对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采用划区轮牧的方法,其优点中不正确的是 A减少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 B有利于牧草的恢复 C有利于年年增加载畜量 D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答案: C 试题分
20、析:采用划区轮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减少牲畜自身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提高能量利用率,但每年的载畜量没有增 加。 考点:考查能量利用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牲畜对牧草的利用率。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 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蜣螂没有得到大象同化的能量;兔子属于第二
21、营养级,狼捕食兔子,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而物质循环。 考点:考查能量流动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引起的后果是 (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种群数量关系可知食物链关系为:丙 丁 甲 乙,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
22、增加,丁减少。 考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点评:将饼状图转化成食物链的形式进行分析,侧重考查图文转换。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考点:考查生态农业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态农业的意义。 下图中胚芽鞘 Y发生的情况
23、将是( )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向下弯曲 D不弯曲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如图生长素只能从 P向 Q 运输,不能反向运输,所以胚芽鞘不能弯曲生长。 考点: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是 (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枝条扦插生根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表示高浓度生长素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茎的背地性、植物的向光性、带芽枝条扦插生根均表示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
24、。 考点: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长素的生理 作用具有两重性。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的作用主要是参与靶细胞的新陈代谢 B在血液中含有多种激素 C激素只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当激素作用于某一靶细胞后,再通过体液运送作用于其它靶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靶细胞的新陈代谢,不直接参与靶细胞的新陈代谢;激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所以血液中含有多种激素;激素弥散于体液中,随体液运输,只作用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当激素作用于某一靶细胞后就被灭活了。 考点:考查激素作用 点评:难度中等,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省 安阳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