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2011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的实验中,可选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 B将双缩脲试剂 A和 B同时加入盛有黄豆组织样液的试管中,摇匀便可观察 C分生区各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在 “叶绿体色素提取 ”实验中,研磨绿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需要用叶绿体作为对象,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故 A错;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氢氧化钠后加硫酸铜,故 B错;在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是死细胞,不能看到分裂过程,故 C错;提
2、取色素的试剂是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甲型 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B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C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D基因突变速度过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流感病毒能繁殖,说明流感病毒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故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生活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种病菌感染人
3、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效应 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 -2消灭 B效应 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C效应 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效应 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 2 消灭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效应 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使病菌失去藏身之地,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除掉,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
4、网络结构的能力。 现象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 :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 现象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C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被别人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 C正确。反射都需要完成的反射弧;条件反射的神经元多,非条件反射的神经元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种类及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
5、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效应 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杀灭细菌 D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效应 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 A 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的物质,故 B错;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不能杀灭细菌,故 C错;抗毒素是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物质,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6、 ( )。 A C、 H、 O、 N、 P是 ATP、密码子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 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答案: B 试题分析:密码子是 mRNA中 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因此组成密码子和 RNA的元素都是 C、 H、 O、 N、 P,故 A正确;核糖体是由 rRNA和蛋白质组成,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都含有 DNA,故 B错;糖蛋白、载体、抗体和 限制酶都具有特异性,故 C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都有磷脂,故 D正确
7、。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兴奋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细胞膜内外 K+、 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是单向的,故 AB均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故 D错;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由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
8、输形成,因此细胞膜内外 K+、 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生长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的功能,因此浸泡可以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故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而呈指数级增加,则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适龄生育 基因诊断 染色体分析 B超检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采用适龄生育和观察染色体,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南方某市今年 8 月遭受强台风,造成该市番茄较长时间淹水而大面积死亡,主要原因是 A产物酒精使蛋白质变性,细胞死亡 B产物乳酸积累,导致乳酸中毒 C无机盐吸收等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D无氧呼吸产热量不足导致酶活性下降 答案: A 试
10、题分析:番茄植物的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细胞死亡,故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如考虑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 90对碱基 B 93对碱基 C 75对碱基 D 78对碱基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设氨基酸的个数为 M,则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列:120M-( M-1) 18 3078,求出 M=30,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 mRNA中最少含有 31个密码子,说明基因中最少含有 93对碱基,故
11、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 过程分别需要 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一般能进行 过程的生物也可以进行 过程 C把 DNA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进行 过程,复制一次含 15N 的 DNA占100% D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程 是转录,需要 RNA聚合酶,过程 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故 A正确;逆转录和 RNA自我复制需要相应的酶催化,因此发生在不同的病毒中,故 B错;
12、 DNA 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子链是利用培养基中的原料合成,因此所有的 DNA分子都含有 15N,故 C正确;在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A与T, T与 A配对;在转录中, A与 U, T与 A配对;在翻译中, A与 U, U与 A配对,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可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标记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 DNA分子属于染色体畸变范畴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 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
13、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运载体中要有相应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故 A正确;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不属于染色体变异,故 B错;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用同种限制酶,故 C错;对 于植物而来,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的体细胞或受精卵,前者需要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个体,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是一种动物体内的各种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 C 所示的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 D含有
14、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是有丝分裂后期,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是有丝分裂种群,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故 A错;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 B错;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中,故 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
15、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故 A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 B错;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故 C 错;当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时,就形成了生殖隔离,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以下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
16、似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一种高效能物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可能相同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无子番茄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往往和单侧光照、重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长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在体内微量高效,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而不是蛋白质,故 A错;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之一是促进字方法与成果实,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可能获得四倍体番茄,故 C错;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植物体的生理特性,与环境无关,故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
17、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4%,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 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A 1/16 B 1/48 C 1/50 D上述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4%,得出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0.8,因此在正常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20.20.8/( 1-4%) =1/3。双亲的基因型为 AaXBXb和 1/3AaXBY婚配,后代生出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
18、为 1/31/41/4 1/48,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 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 220 促甲状腺激素( TSH) 5.9 uIU/mL 1.4 4.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口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C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
19、不宜多吃油腻食物,可多吃糖类食物 D该男子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恒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男子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故 A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多,说明机体缺少甲状腺激素,故B正确;血脂含量高,不能多吃糖类食物,因为糖类可以转化为脂类物质,故C错;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 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从早期胚胎中获取 B卵裂期
20、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C在胚胎分割时,需将早期囊胚的细胞团均等分割 D “试管婴儿 ”运用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获取,故 A正确;在受精卵的卵裂期,细胞数目增加,有机物总量减少,故 B错;在胚胎分割 时,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故 C正确; “试管婴儿 ”过程运用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列动植物克隆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胰蛋白酶处理 酶的专一性 B离体植物体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 脱分化
21、C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D克隆羊的诞生 细胞核的全能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酶具有专一性,故 A正确;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故 B正确;动物细胞不具有全能性,故 C错;克隆羊属于无性繁殖,利用细胞核的全能性,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性繁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通常需要 光照 适宜温度 营养物质 激素 CO2培养箱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光照、温度、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故 A正确。 考点:
22、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在泌乳期能合成大量乳蛋白,但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唾液淀粉酶,但不能合成乳蛋白。如图所示为一泌乳期的乳腺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三个基因都能表达 B图中有两个基因能表达 C只有乳蛋白基因能表达 D只有 ATP合成酶基因能表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合成特异性蛋白质。 ATP是所有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所有细胞都能表达,同时乳蛋白基因只能在乳腺细胞
23、中表达,故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多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 B胚胎移植前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实现快速繁殖良种牛 C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试管牛属于动物克隆范畴 D须配制系列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 答案: C 试题分析:胚胎移植前需要保证受体和供体的生理环境相似,故 A正确;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较多的个体,故
24、B 正确;试管牛属于有性生殖,不属于克隆,故 C错;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需要的物质不同,故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数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 50cm 50cm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裸露泥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北 唐山 开滦 中高 上期 期中考试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