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三综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3(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三综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3(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三综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03(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三综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 03(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 3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 3年 ”这一关键信息可知这一行为属于传统儒家学派所强调的 “礼 ”的学说。故答案:选择 B项。其他三个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儒家思想 “20世纪是一个
2、 伟大的世纪 ,这种 伟大 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 ”下列不属于 “进步的历史进程 ”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伟大的世纪,表明只要是不能使得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事件都是错误的,恰好 D 就是,两极格局不是一种进步,某种意义是种倒退,开始了美苏争霸以及冷战的较量,给世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C是因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引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3、苏联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消极影响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 。 ”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 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 “” 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题干中 “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 ”反映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所以 B正确。 考点
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下列哪一宪法(法律)的颁布首先批驳了孟 德斯鸠这一观点?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中国 1912年临时约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 “共和制度 ”把 A 排除,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幅员辽阔的大国 ”吧 C 排除; “首先 ”看 BD 三个哪个最早,B时间最早,所以 B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共和政体 19世纪
5、 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 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结合 19世纪 30年代印度是英国殖民地这一现状,揭示当时英语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文化在印度的传播; A中普遍题干看不出; C材料没体现; D也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 考点: “亚洲觉醒 ”的先驱 甘地 英国侵略印度 古希腊存在多神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
6、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 A思想自由 B经济发达 C政治稳定 D制度先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古希腊对神的崇拜没有统一,说明古希腊人的思想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 A正确。 BCD没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民主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 “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66年 D 1958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7、。通过题干描述可见是犯了左倾错误, “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 ”与58年八大二次会议的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吻合,十五年赶上英国看出是大跃进的特点,所以 D正确。 考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 有 大同 ( 中央 、 大同 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8、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通过题干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可知,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A“根本动力 ”表述错误; BD题干材料没体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 “天高皇帝远 ”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答案: C 试题分析:
9、本题主要考察学 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根据题干 “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 ”可知原因应是内因,是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A表述错误; B是题干内容的概括,没说出原因; D角度不对,不能从列强找原因,所以 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有学者认为: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0、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是指清政府的对日作战具有近代战争的特点,结合史实可知这次战争是近代亚洲具有较强实力的两支海军的对垒激战,所以答案:选 A, B说的是战争原因, C说的是日本,而题干说的是清政府, D说的是结果。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西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 “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
11、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A不对,科举取士是在隋唐时期开始; C不对, “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说明财富没有读书重要; 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联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经 ”应是指儒家经典,因此 B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题干可知,海禁政策松时,寇就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普通高中 高三综测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03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