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广州市高三高考前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广州市高三高考前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广州市高三高考前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广州市高三高考前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若论三代之世,则封建好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 ”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 A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统治 B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 C郡县制有效加强中央集权 D三纲五常的封建教化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 “三代之世 ”、 “封建好处 ”等信息,材料评价的是分封制的积极意义, BCD 项错误。 “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 ”,即有效巩固统治,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一战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创作了荒原。诗人笔下的 “荒原 ”,
2、荒是水荒,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这一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时间信息“一战后 ”和作品描述判断,作品属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时间最早,浪漫主义主要是 18世纪后期至 19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主要是 19世纪中后期, D项正确。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 在 20世纪 70年代, “(西方国家)决策者态度的变化被流行的学术观点所
3、强化了。凯恩斯主义者们被疏远了,失去了他们对政策的影响力。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 “福利国家 ”的发展 C经济危机和 “滞胀 ”的出现 D第三产业和 “新经济 ”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 20世纪 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危 机和 “滞胀 ”,说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 C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在 20世纪 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 “红色法西斯主义 ”,这一称号在 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
4、是 A马克思主义 B战时共产主义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法西斯主义 ”表示极权, “红色 ”表示社会主义, 1945年后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因此使用更普遍。斯大林模式是高度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特点 “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 ”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A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B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金融资本主义的
5、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 “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 ”说明了金融资本的重要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C基正确。 A项表达不准确, 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项是罗斯福新政之后。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有人认为: “英国政治体制确立得很早,但是因为没有刚性宪法,而只是一些宪法性的法律文件,所以真正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这部条文并不复杂、也没有面面俱到的美国 1787年宪法。 ”此观点认为,使 1787年宪法 “最有生命力 ”的是 A没有传统 束缚且颇具创新能力
6、B形成了分权制约的控制平衡机制 C内容条文简洁但领域广泛 D确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宪政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国 1787年宪法的生命力是相对于英国而言的。英国确立民主政治早,但由于不成文法的传统,有的只是宪法性的法律文件,相对于英国,美国民主政治也比较早,而且没有传统束缚,留下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A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和 “国际体
7、系的革命者 ”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 “一边倒 ” B抗美援朝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和 “国际体系的革命者 ”的身份定位都带有意识形态对立的色彩,意味着中国投向社会主义阵营, ABC项都符合这一定位, D项不符合。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958年北戴河会议把农村出现的打破社界、乡界的 “大协作 ”、 “组织军事化 ”、 “行动战斗化 ”、 “生活集体化 ”说成是共产主义的,是群众性的
8、行动,加以肯定。并提出建立规模较大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乡社合一的、集体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组织。这导致了 A农村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 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D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58年,北戴河会议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正是人民公社 “一大二公 ”特点的体现, B项正确。 ACD项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仅以一千余人之兵力,在 12辆英军坦克和 2门重炮的配合下,击溃优势之敌(日军
9、 33师团两个联队约七千余人),救出被围数日之英军约七千余人, 救出已被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约 500余人。 ”材料所报 道的部队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新 38师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英军是参战部队的盟军,日军是参战部队的对手,据此判断这是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材料中所说的
10、 “觉醒开始 ”的具体表现是 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 C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观点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联系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技术转向制度, B项符合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学者认为,北宋的中央集权制度大体上是在 “专务以矫失为得 ”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下属于 “专务以矫失为得 ”的是 A防范文武重臣篡夺之祸 B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C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
11、D约束民众的社会生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历史上,五代各政权都亡于武将夺权,为了吸取教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正所谓 “鉴五代之弊 ”, A项正确。 BCD项与借鉴教训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
12、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均田制下登记的土地不仅包括以桑田、露田为名目的露田,还包括原有的私田, D项正确。 “原有的私地 不变动所有权 ”,说明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AB两项错误。私有土地所有者将原有土地登记以 “充抵应受额 ”,数量不足的,国家还要对其再授田,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均田制 综合题 ( 26分)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 “世界时间 ”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将两千多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 广州市 三高 考前 训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