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阳东广雅阳春实中两校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省阳东广雅阳春实中两校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省阳东广雅阳春实中两校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阳东广雅阳春实中两校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西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对象。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A、 C、 D都有可能受封,但平民不可能被封为诸侯,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分封制 有一历史兴趣小组对古希腊文明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甲:古希腊城邦政体优于同一时期的中国政体 B乙:古希腊的社会环境宽松自由,利于其民主政体的建立 C丙: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对欧美近代影响深远 D丁:古希腊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同一时期的中国实行君主专制,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没有优劣之分,故 A项错误;B、 C、 D均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饮水思源,民主发源于 A斯
3、巴达城邦 B雅典城邦 C罗马城邦 D英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近现代西 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 8前 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的原因。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由于山峦和海洋的层层阻隔,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政
4、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这些城邦国家面积狭小,人口少,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故选 C;城邦的地域狭小,缺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A 错误;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B、 D 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 Aristeides)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 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 “陶片放逐法 ”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D很多
5、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公元前 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随着罗马
6、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罗马政治经济活动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已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于是,帝国统治者将公民法发展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 “万民法 ”。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 “光荣革命 ”得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 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 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7、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由于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 “光荣革命 ”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原则。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这样国王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那么就会出现女王。另外,如果男嗣死亡或者放弃王位,而且他也 没有其他继承人,那么也由君主的女儿出任国王。根据这一规定,安妮公主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最终是索菲亚公主的儿子德意志王公乔治一世得到了继承权。这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8、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人民网北京 2008年 11月 5日电 2008年 11月 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 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最终以 365票对 173票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当选第 56届美 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对这个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B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D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当选为美国总统。 19世纪 6
9、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开始轮流执政,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但实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A、 C、 D正确; B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两党制 英国的漫画家针对法国政体的演变创作了题为 “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 ”的漫画。漫画中的房间内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力 B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法国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10、: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法国大革 命之后,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曲折,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从材料中的 “两个终于 ”我们可判断玛丽安娜女郎(象征法国)经过长时间的选择才最后确定三色帽(象征共和制度),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曲折。法国的政治制度不是随时改变的,选项 C的观点错误;选项 A、 B的说法也不符合漫画史实。故选 D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下列国家中,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德意志 D英国 答案:
11、 D 试题分析:英国国王是 “统而不治 ”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D项符合题意; A、 B都实行共和制,没有世袭的君主;德意志的君主(皇帝)拥有实权,故 A、 B、 C均可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 “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 “三个最先进国家 ”是 A英、法、美 B英、法、德 C德、法、美 D英、德、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加以继承和批判,从而创立了科学
12、社会主义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B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 C; A、 B都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D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影响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
13、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 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 “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是指1917年 4月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明确提出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和 “全部政权归
14、苏维埃 ”的口号。四月提纲提出之初遭到党内的反对,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事实的证明,列宁的预见 是完全正确的。本题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过程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 “总之,不可能有一部 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 ”作者试图强调 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 “每一代都有权对过去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解释 ”,可见作者强调历史研究应
15、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故选 D。 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 史学研究 历史研究的方法 中国有句俗话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001年,中国、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
16、期的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 “敌人之声 ”、 “兄弟之声 ”、 “伙伴之声 ”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兄弟之声 ”、 “伙伴之声 ”、 “敌人之声 ” B “敌人之声 ”、 “兄弟之声 ”、 “伙伴之声 ” C “伙伴之声 ”、 “兄弟之声 ”、 “敌人之声 ” D “兄弟之声 ”、 “敌人之声 ”、 “伙伴之声 ”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苏(俄)两国的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为 “兄弟之国 ”;从 50年代
17、末开始,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中国的 “敌人 ”;苏联解体后,中国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新 时期的外交建树 中国政府提出 “一国两制 ”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0世纪 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故选 D。 考点:现代
18、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史记集解中记载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 ”、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 ”说明秦朝以后,玉玺为天子独用,群臣不敢再用,反映了皇帝的独尊和皇权至上,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 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 A汉武帝时建立 “中朝 ”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形成的中枢权力体系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对抗宰相为首的外朝, A项不正确;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故 B项错误;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 D项不符合史实。元朝的行省制度
20、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 “世袭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的演变过程 中,下列描述与 “科举制 ”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B龙生龙,凤生凤 C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D立嫡以长不以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C项 “金榜高悬 ”与科举制有关; A项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关; B指的是生物的遗传; D是宗法制的
21、特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2009 年 2 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 “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 “历经磨难 ”与 “自强不息 ”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反割台斗争 B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 C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发生在甲午战后, A 对应错误;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B项对应正确; C项马关条约、黄海海战都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八国联军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省 阳东 阳春 实中两校高一上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