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2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docx
《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2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2章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 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 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例 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 MnO24HCl(浓) MnCl2Cl 22H 2O 电子转移的= = = = = 方向和数目: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氧化产物是_,还原产物是_,MnO 2发生_反应,HCl 发生_反应;生成 1mol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_,被氧化的 HCl 的物质的量是_mol,盐酸显示的性质是_性和_性
2、。答案 MnO 24HCl(浓) Mn 得 2e Cl2Cl 失 2e 22H 2O= = = = = MnO2 HCl Cl 2 MnCl 2 还原 氧化 2 NA 2 还原 酸3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属于歧化反应的是,属于归中反应的是,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2KClO 3 2KC 得 6e l3O 失 32e 2= = = = =MnO2 2Cl 22NaOH= =NaC 失 2e lNaC 得 2e lOH 2O6HCl(浓)KClO 3=KC 得 6e l3C 失 6e l23H 2OCu4HN2e O3(浓)= =Cu(NO3)2
3、2NO 22H 2O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2)常见还原剂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3)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Fe 2 、SO 主要表现还原性,H 2O2主要表现氧化性。231(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水做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 O2()(3)NO2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5)氧
4、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6)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7)硝酸铜的分解产物可能是 CuO、NO、NO 2()(8)NaHCO3H 2=HCOONaH 2O 的反应中,NaHCO 3被氧化()(9)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是还原剂()解析 (2)H 2O 中的两种元素,只有氧元素呈2 价,可被氧化为1 价或 0 价的氧。(5)在3NO2H 2O=2HNO3NO 中,H 2O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3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
5、)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4)Na 2O2SO 2=Na2SO4是氧化还原反应。题组一 氧化还原反应及基本概念判断1(2018湖北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根瘤菌固氮C氨碱法制纯碱 D电池放电答案 C解析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的形成是燃烧含硫、氮化合物引起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根瘤菌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电池放电是氧化还原反应;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是NaClNH 3CO 2H 2O=NaHCO3NH 4Cl,2NaHCO3
6、Na2CO3CO 2H 2O,= = = = = 选 C。2(2018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为了确定某样品是否被氧化,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不正确的是( )AFeCl 2(NH4SCN 溶液) BKI(淀粉溶液)C白磷(紫色石蕊溶液) DNa 2SO3(BaCl2溶液)答案 D解析 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可利用 NH4SCN 溶液检验铁离子,若溶液为红色则确定样品被氧化,故 A 正确;碘离子能被氧化为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则可利用淀粉溶液来确定是否被氧化,故 B 正确;白磷被氧化为五氧化二磷,遇水反应生成磷酸,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可以确定样品被氧化,故 C 正确;亚硫酸根离子能被
7、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确定样品是否被氧化,故 D 错误。4题组二 双线桥法在复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3三氟化氮(NF 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 35H 2O=2NOHNO 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F 3是氧化剂,H 2O 是还原剂BHF 是还原产物C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1DNF 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答案 D4(2018河南八市第二次测评)LiAlH 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LiAlH42H 2O=LiAlO24H 2。下列说法
8、中正确的是( )A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LiAlH 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标准状况下 4.48LH2,则转移 0.4mol 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答案 A解析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LiAlH 4中 H 由1 价升高为 0 价,被氧化,是还原剂,H 2O 中 H由1 价降为 0 价,被还原,是氧化剂,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 项正确、B 项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 1 mol LiAlH4反应,转移 4 mol 电子,生成 4 mol H2,若生成标准状况下 4.48 L(即 0.2 mol)H2,则转移 0.2 mol 电子,C 项错误;LiAlH
9、4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2,D 项错误。5O 2F2可以发生反应:H 2S4O 2F2=SF62HF4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BO 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 4.48LHF,则转移 0.8mol 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答案 D解析 A 项,O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 价变为反应后的 0 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错误;B 项,在反应中 O2F2中的 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 H2S 中的 S 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反应后变为 SF6中的6 价,所以 H2S 是
10、还原剂,错误;C 项,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 HF 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错误;D 项,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还原剂 H2S 与氧化剂 O2F2的物质的量的之比是 14,正确。走好关键第一步正确标出元素化合价5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其前提是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特别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基本方法是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
11、见。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判断CuFeS2 Cu2 Fe2 S2 K2FeO4 Fe6Li2NH N3 LiNH2 N3 AlN N3Na2S2O3 S2 MO M5 C2O C3 2 24HCN C2 N3 CuH Cu1 H1FeO Fe(8 n) Si3N4 Si4 N3n4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如:Nae =Na ,Al3e =Al3 ,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 比 Al 活泼,更易失
12、去电子,所以 Na 比 Al 的还原性强。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 3 、H 2SO4、KMnO 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S 2 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 、S、Cl 2等。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如 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热水反应,Al 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非金属单
13、质F2、Cl 2、Br 2、I 2与 H2反应,F 2与 H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 H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6Br2与 H2加热到 500才能发生反应,I 2与 H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2Br2I2。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MnO 24HCl(浓)MnCl2Cl 22H 2O,2KMnO416HCl(浓)= =2KCl2MnCl 25Cl 28H 2O,= = = = =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KMnO 4MnO2。当不同氧
14、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不相同,可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进行判断: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2Fe3Cl 2 2FeCl3,FeS FeS,则氧化性:Cl 2S。= = = = =点 燃 = = = = = (1)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4)难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易得电子()(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6)MnO2不与稀盐酸反应是因为 H 浓度小()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
15、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Cu 与 HNO3溶液 Cu 与 FeCl3溶液 Zn 与 H2SO4溶液 Fe 与 FeCl3溶液 Cl 2与 NaOH 溶液 Fe 与 HNO3溶液 Fe 与 H2SO4溶液 Na 与 O2(1)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序号,下同)。(2)由于温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_。(3)氧化还原反应不受浓度、温度影响的是_。答案 (1) (2) (3)解析 Fe 和浓 HNO3常温下钝化,加热继续反应,Fe 和稀 HNO3反应,HNO 3被还原成NO。Fe 和浓 H2SO4常温下钝化,加热继续反应,Fe 和稀 H2SO4反应生成 FeSO4和
16、 H2。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 H2SO4稀 H2SO4,浓7HNO3稀 HNO3,还原性:浓 HCl稀 HCl。(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题组一 依据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 Fe 2 =Fe3 Ce 3Sn2 2Fe 3 =2Fe2 Sn 4由此可以确定 Fe2 、Ce 3 、Sn 2 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7、是( )ASn 2 、Fe 2 、Ce 3 BSn 2 、Ce 3 、Fe 2CCe 3 、Fe 2 、Sn 2 DFe 2 、Sn 2 、Ce 3答案 A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由方程式可知,还原性:Fe2 Ce 3 ;Sn 2 Fe 2 。2铊(Tl)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 A 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Tl 3 2Ag= =Tl 2Ag ,Ag Fe 2 =AgFe 3 ,Fe2Fe 3 =3Fe2 ,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ATl 3 Fe3 Ag BFe 3 Ag Tl3CTl Ag Fe2 DTl 3 Ag Fe3
18、答案 D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题组二 依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3(2018延安质检)已知 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 ,Co 2O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 26FeI 2=2FeCl34FeI 3BCl 2FeI 2=FeCl2I 2CCo 2O36HCl(浓)= =2CoCl2Cl 23H 2OD2Fe 3 2I =2Fe2 I 2答案 A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判断 B 中氧化性:Cl 2I2;C 中氧化性:Co 2
19、O3Cl2;D 中氧化性:Fe 3 I2,这些结论与题给信息一致。对于 A,由于 I 的8还原性强于 Fe2 ,所以 Cl2应先氧化 I ,而不应先氧化 Fe2 。假设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反应成立然后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的规律,列出假设反应中的上述关系结合题干条件判断该结论是否符合事实。符合事实,则反应成立;反之,则不成立。题组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先后规律的应用)4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2FeCl 32KI= =2FeCl22KClI 22FeCl
20、 2Cl 2=2FeCl32KMnO 416HCl(浓)= =2KCl2MnCl 25Cl 28H 2O若某溶液中含有 Fe2 、Cl 和 I ,要除去 I 而不氧化 Fe2 和 Cl ,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ACl 2BKMnO 4CFeCl 3DHCl答案 C解析 本题是寻找一种氧化剂,其氧化性应大于 I2的氧化性,而小于 Cl2和 Fe3 的氧化性(也可 等 于 Fe3 的 氧 化 性 )。 由 知 氧 化 性 : Fe3 I2, 还 原 性 : I Fe2 ; 由 知 氧 化 性 :Cl2Fe3 ,还原性:Fe 2 Cl ;由知氧化性:MnO Cl2,还原性:Cl Mn2 ;由此推知
21、4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KMnO4Cl2FeCl3I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I Fe2 Cl Mn2 。所以 KMnO4可氧化 Cl 、Fe 2 及 I ,Cl 2可氧化 Fe2 及 I ,FeCl 3只能氧化 I 。5(2018淮北高三联考)向含有 Fe2 、I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 BC 代表 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原混合溶液中 c(FeBr2)6molL 1C当通入 Cl22mol 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 2I 2Cl 2=2Fe3 I 24Cl 9D原溶液中 n(Fe2 ) n(I
22、) n(Br )213答案 B解 析 根 据 还 原 性 : Br Fe2 I , 线 段 AB 代 表 I 物 质 的 量 的 变 化 情 况 , 线 段 BC 代 表 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 DE 代表 Br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A 项正确;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浓度,B 项错误;当通入 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 2 I 2Cl2=2Fe3 I2 4Cl , C 项 正 确 ; 根 据 三 段 消 耗 氯 气 的 量 可 知 , 原 溶 液 中n(Fe2 ) n(I )n(Br )213,D 项正确。氧化还原反应先后规律的思维模型同一氧化剂与含多
23、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考点三 价态归中、歧化规律的应用1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 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 不会出现中 H2S 转化为 SO2而 H2SO4转化为 S 的情况。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 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化学 新增 一轮 复习 氧化 还原 反应 基本概念 规律 讲义 习题 解析 鲁科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