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下图中法典的准确表述是 A表明雅典人试图建立僭主政治 B主体上保护了平民的权益 C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 D为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德拉古法典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 C项表述准确;法典主体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德拉古改革没有改变雅典的寡头制,也没有改变雅典的贵族制,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广大下层平民仍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他们是雅典的 “民 ”,不是雅典的 “主 ”,德拉古法典只不过是把旧的习惯法换成了文字
2、而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贵族的专横,但本质上还是维护贵族专政的, 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背景 困扰 19世纪初埃及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 A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B马木鲁克集团的残酷剥削 C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 D封建经济的腐朽落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阿里政权面临的国内形势: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马木鲁克仍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宗教长老特权阶层的威胁等,所以 B 项符合题意;A、 C、 D项不合史实;故选 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改
3、革背景 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B对外穷兵黩武损耗国力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西方侵略势力的干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 ,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阿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因此虽有较大成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 A项正确;其它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选 A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工业资本家 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俄国 A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B资本主
4、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D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能力,材料中 30%的工业资本家都不能摆脱农奴的身份,这极大地限制了其政治、经济自由,说明落后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与西方资本主义比较, A、 B两项不正确; C 项表述正好与史实相反。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的危机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
5、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场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是俄国社会性质的转折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 正确,故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
6、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 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实力和地位有所上升 C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诸侯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 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 B项符合题意; A项材料未体现; C、 D项说法不合史实,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并非封建统治基础。故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7、眸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背景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 在日本人的监督下 从 1875 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 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 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
8、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学习,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涉及领域范围广,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未全盘西化,所以 项符合题意; 项说法错误;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特点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指出: “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倭生
9、心。陈涉辍耕于垄上 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光绪帝认可了这个说法。这说明光绪帝主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抵抗外国侵略 C解决国民生计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康有为在论述变法的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说明光绪帝主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A项符合题意; B、C、 D项不合题意;故此题应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的特点 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 “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准许臣民上书言
10、事 B提倡投资设厂 C废除八股取士 D撤并闲散衙门、冗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涉及的是在戊戌变法中失业人数增加的现象,这是因为戊戌变法中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的结果,所以 D项正确; A、 B、 C项不是对现象的解释;故选 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内容 19世纪下 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统治者的的大力倡导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史实
11、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都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都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A、 B、 D都是共同原因,排除; C项不是共同原因,中国的统治者慈禧太后集团抵制改革, C项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12、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 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A项表述符合史实; B项中 “大大减轻了阻力 ”说法不符合史实,论战仅仅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排除; C项说法不符合中国的史实,中国的光绪帝没有实权,排除; D项说法不符合中国史实,戊戌变法脱离民众,排除;故选 A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比较 最能
13、准确反映下图历史人物的一组信息是 A至尊法案、君权神授、大举迫害非国教教徒 B大抗议书、安立甘教、大举迫害非国教教徒 C至尊法案、安立甘教、没收天主教修道院地产 D大抗议书、君权神授、没收天主教修道院地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亨利八世与当时的罗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并通过至尊法案,并将当时英国民族教会 “安立甘教 ”作为国教,教区按行政区划分,没收天主教修道院地产,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不合史实;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欧洲宗教改 革 英国宗教改革 从下图教皇的装饰可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教皇有对各地
14、主教的任免权 B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自教皇 C天主教会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 D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天主教会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代表,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由材料可知,天主教会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 D项不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欧洲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 有人认为: “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冗 ”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
15、简论)该观点 A论据充分,结论正确 B论据充分,结论不正确 C论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D论据不充分,结论不正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根据材料 “客观上,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冗 ”问题,但从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可知,逻辑推理能力欠妥,论据不充分,结论 不正确,故选 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
16、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这首诗歌反映的改革内容是 A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废除债务奴隶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 D项表述符合题意; A、 B、 C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内容 公元前 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
17、,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 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 280 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的政治权利 是 A参加雅典执政官和十将军选举 B免除陶片放逐法的惩罚 C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D有将欠债的生意伙伴收为自己奴隶的权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梭伦改革中,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低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 “四百人会议 ”的权利,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题干中的年轻人为第三等级,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项中的十将军和陶片放逐法为克利斯提
18、尼改革,均排除;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 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内容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 ( 使其 )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其中,商鞅 “诱 ”三晋之人的原因是 A壮大秦国兵力 B增强经济实力 C减少改革阻力 D削弱三晋民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 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 ” 可知商鞅
19、“诱 ”三晋之人是因为秦国地广人稀,希望能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D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 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措施实行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商业交换,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方便百姓生活,有助手工生产发展 C方便物品衡量,有利国家实物分配 D方便政府税收,强调农业生产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商鞅变法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另外,实物收税,主要
20、是谷物等,增强了农业生产地位, D 项符合史实; A、 B、 C 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 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由此可见,司马迁评价商鞅的标准是 A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 B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D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司马迁评价商鞅几个关
21、键点:天资刻薄人也、言辞浮夸,不是本性、靠太监推荐得势、滥用刑法,手段欺诈等,可知评价标准是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 A项符合题意; B、C、 D项不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对商鞅的评价 下图为河北宣化北魏鲜卑贵族墓中的舞乐佣,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快 B鲜卑民族娱乐生活丰富 C当时鲜卑雕塑艺术领先 D直观感受鲜卑民族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河北宣化北魏鲜卑贵族墓中的舞乐佣,是一套反映鲜卑族发达的音乐舞蹈艺术的珍贵文物,能感受到鲜卑民族生活, D项表述合题意; A、 B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题中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四川 乐山 中高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