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25题 每题2分 总分50分)1 “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维护家庭和睦、安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孝”这种传统美德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 ”他旨在说明( )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3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 ,
2、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4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这反映出分封制( )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 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 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 ,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
3、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国与国的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6 “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 )A创立皇帝制度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推行郡县制度 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7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 2 -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
4、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8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官员上朝礼仪日渐宽松和谐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君臣关系由隶属演变为平等9有学者说, “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10 “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 。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5、 B汉朝刺史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1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 )A郡国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2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降低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限制了皇权滥用- 3 -13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到:“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
6、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由此可知该制度( )A打破了贵族特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官员素养 D实现了社会平等14 “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 ”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向题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5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削弱诸侯国势力 B恩泽贵族 C实现民族交融 D增加
7、税收16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国家)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唐)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材料揭示出宋朝( )A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C根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D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17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 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18宰辅是指
8、帝王的辅政大臣,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 )A三公九卿制 二府三司制 三省六部制 中朝制B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C二府三司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朝制D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二府三司 一省制19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弻,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 4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20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 “要
9、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 。 “你们各大臣如果将联之所好者好之,所悲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21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 ”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也。 ”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 太祖 B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C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 D内阁代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晋中市 平遥县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