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某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某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某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某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 (中国政制 )达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这 “天下一大变局 ”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皇帝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C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制度的形成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周至秦政治制度从 “共主 ”到 “独制 ”这一 “天下一大变局 ”的现象,所涉及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由此可知,ABC项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而 D项说法错误,此时已由血缘变为地缘,分封变为皇帝直接任免,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与郡县制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 “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 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 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总理想以此画说明 A台湾那一半画应早日送归
3、大陆合二为一 B期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C保护好传统艺术品是我们的责任 D富春山居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一半放 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解答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分析,温总理以富春山居图分隔两岸表达了台湾统一的愿望,故 B项正确。 ACD项都是表面上的分析。 考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
4、项原则的提出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中国与苏联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是相同的,故 项排除, D项正确。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2011 年 2 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 “入常 ”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 “入常 ”。四国 “入常
5、”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责任重大 D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依据的,由此可知, A项正确;从时间上看, B项 “决定 ”说法错误,从根本因素来看,也是错误的; C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根本所在;从政治 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看,以及相较德国与日本的巴西与印度是经济实力较落,故 D项排除。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
6、同愿望 C “一国两制 ”的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分析。 ABCD 四项均是原因,但最为根本的应是从经济原因,即 D项。 考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国民党主席连战说: “我们是一家人。 ”这表明 “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因此我们 “共同的大事 ”是 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两岸和解 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反对“台独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
7、关键信息:两岸兄弟一家亲、我们是一家人、 “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本题应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现状来分析,其主题应是 统一,故排除 ,那么ABC项排除, D项正确。 考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0世纪 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 “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 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材料所说的 “小康时代 ”是指 A和平、民主时代 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 C社会主义时代 D工业化到来的
8、时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胜利来的时候 ”分析来看,中国人民已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从 “三五年后 ”来确定时间信息,即是解放战争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希望和平与民主,反对内战,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积极发动了内战,即材料中的 “闷雷 ”所指的,故排除 BCD项, A项正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美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总价值 64.63亿美元的武器,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谴责。他援引的依据最有可能不会包括 A此事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利于中美关系可持续 发展 C中美联合公报的有关内容 D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
9、 D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或者说是程度型选择题。题干反映的是就台湾问题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历史现象。美向台出售武器,不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因中美就台湾问题有相关的协议,如承认 “一个中国 ”原则、不向台湾出售武器等,故 ABC 项有可能,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构想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不涉及美方,故不能成为依据, D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 8月 15日战败纪念日 重申 “永不再战 ”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 “深刻反省 ”;日本众议员在终战决议中表示 “在二战结
10、束 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菅直人对侵略战争性质认识深刻,体现出认罪的诚意 B终战决议没有体现出认罪的诚意 C终战决议回避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 D日本是在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在于理解日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带来的影响的措词。题干材料的特点是强调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的损害与痛苦,并没有强调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世界人民特别是亚
11、洲人民的危害,由此可知,日本回避战争性质的定性,没有认罪诚意,是站在日本自身角度来为自己辩护,故 B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A项正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是 精良的 武器装备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丰富的物资供应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题型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军队并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排除 AD项;中共的正确领导是思想和组织方面的原因,排除 B项,故 C项正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历史学名著全球
12、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年,第三次在 1949年,其中第二次革命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 D中华民国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 “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信息联想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一次是指秦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第二次是辛亥革命,第三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此可知, B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
13、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所列举的事件反映的是当今世界局部地区存在着战争、冲突与摩擦,说明当今世界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A项正确。 B项 “日益临近 ”说法错误; C项 “主导 ”说法错误; D项 “出现 ”说法错误。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局势 2013年 3月 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威胁, 中共
14、“六大 ”被迫自 1928年 6月 18日至 7月 11日在莫斯科郊区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召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中共 “六大 ”召开是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两党对峙时期 C长征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关键信息: 1928年 6月 18日至 7月 11日。北代战争时期是1925至 1927年,排除 A项;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是 1927年至 1937年, B项正确 ;长征期间是 1935 年至 1936 年, C 项排除;抗日战争期间是指 1937 至 1945 年,排除 D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 “一代人经
15、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提出 “依法治国 ”理念 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关于文革博物馆。从选项特征来看, 为必选,只须分析 。文革的教训是要发展与完善民主与法制,而 都是属于发展与完善民主与法制,而 的提出初衷是为了统一台湾,维护国家的统一。故 A正确。 考点: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政治建设与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如果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不
16、确切? 太和殿 白金汉宫 (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从 18世纪中期至今为英国王宫) A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 B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了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仍享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 C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D太和殿和白金汉宫反映出中英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键注意题干限定切入思考的角度: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以及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区别。关键信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18世纪中期;中国的皇帝与英国国王都国家的最高统治,但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而 18世纪中期的英国确立并
17、发展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处 于“统而不治 ”的地位,并没有实权。由此判定 ACD项说法正确,而 B项 “国王仍享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 ”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唐王朝社会结构分为贵族和平民两部分,而平民包括两个部分 :庶民和贱民。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 这里的 “狭径 ”主要是指 A依附特权贵族 B参加科举考试 C经商成为富豪 D耕织获得奖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关键信息:唐王朝、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唐代庶民走上仕途改
18、变自身的政治地位的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故 B项正确; ACD项并不是改变庶民的政治地位的主要途径。 考点:汉至无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科举制) 夏丹同学在自学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一专题内容时,列出了一些知识点,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助指出来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 夺取政权 D共同纲领确立了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题干的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的主题与 “错误 ”这一限定词
19、。 ABD项历史事件与题干主题一致,对共产党宣言的意义、二月革命的性质和共同纲领的性质说法正确, C项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说法错误,应是由资产阶级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与四月提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D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的共同点,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处于 “统治而不治 ”的地位
20、,无实权,是国家的元首,而总统制民主共和下的美国总统是掌握最高行政权的,是国家元首和政府的首脑,由此可知, ABC 项是两者的不同点,两者都是国家元首,都可代表国家参与处交活动,D项正确。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福根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的没落,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对他四个儿子的描述 ,不属实的是 A老大 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 1895年在日本开设的工厂当工人 C老三 1899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老四 1911年在北京见证了大清皇帝溥仪退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临沂 某区 下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