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2011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这是公元前 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他有可能宣布的新机构是 战神议事会 执政官 公民法庭 四百人议事会 A B C D 答案: C 1898年 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 、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顽固派势
2、力单力孤 答案: B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B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C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D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的思想,影响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 答案: C 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般日本的经验,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 “真正要义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真正要义 ”是 A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效法西方 B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 C明治维新前,日本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推翻旧势力统治,大刀阔斧地推
3、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答案: D 明治天皇曾经下诏: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答案: D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 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答案: B “偃说上曰: 古者
4、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 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 经济的尝试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答案: C 春秋战国的争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现象出现根源于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地方割据势力不断膨胀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 A
5、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答案: D 秦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A燕王 B广阳郡守 C幽州牧 D范阳节度使 答案: B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朝时,这种状况发生
6、了改变,表现为 A宰相有名无实 B实行了内阁制 C废除了宰相 D设立多个宰相职位 答案: D 北宋建立之初,宰相经常与皇帝在朝堂上坐面论道。古籍闻见旧录记载:宋太祖一次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这主要说明 A宋太祖有意加强皇权 B宋太祖不注重礼仪 C宋太祖不信任范质 D宋太祖轻视文官 答案: A 时人评说: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对这番话,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 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
7、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答案: A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答案: C 康有为说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 ”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答案: D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迫使苏丹政府
8、任命他为埃及总督 B领导埃及人民抵御外来侵略 C采取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 D建立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 答案: C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答案: C 下列项目中,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军事措施 农业政策 工商业政策 政治措施 A B C D 答案: B 梭伦把 “好的政府 ”解释为 “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
9、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 “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 D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答案: D 商鞅变法中有 “更制其教为男女之别 ”、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有 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C 假设李三是公元前 3世纪中期秦国的商人,他会遇到哪些事情 做生意时买
10、卖公平、童叟无欺,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 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 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 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 A B C D 答案: B 王安石于公元 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 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答案: D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 A B C D 答
11、案: A 王安石变法中 “市易法 ”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 市易务 ,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 “市易法 ”的看法正确的有 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B C D 答案: D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A B C D 答案: D 他原是德国天主教僧侣, 1517年,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但是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他: “你不信
12、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他会对这位大主教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 “两足禽兽 ,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答案: A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 D 下图反映的是 11世纪著名的 “卡诺莎之辱 ”。德意志皇帝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辽宁省 庄河市 第六 高级中学 高二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