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高考语文精讲古代诗歌阅读(二)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浙江高考语文精讲古代诗歌阅读(二)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浙江高考语文精讲古代诗歌阅读(二)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浙江高考语文精讲古代诗歌阅读(二)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7分 ) 春日登楼怀归 寇 br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 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注 本诗约作于 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小题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_ _ _ 【小题 2】全诗首尾分别用了 “聊 ”与 “惊 ”二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分 )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2、;四野空旷 无人,小舟任意停泊;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 【小题 2】全诗首尾的 “聊 ”与 “惊 ”二字用得极妙。首句 “聊 ”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出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 “惊 ”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答题步骤是先概括写了什么景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景象时要结合题目 “春日 登楼 ”和首联的 “望 ”字。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
3、的见闻,尾联则由见闻而怀归,这一点答题时要注意。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按照答题步骤答题: 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 (景、物、人 );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7分 ) 长相思 山驿 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小题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3分 ) 答 :_ _ _ 【小题 2】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4分 )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
4、这首词表现了羁旅之人悲凉的心境 (1分 )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 (2分 ) 【小题 2】描写了凉蟾、暮云、暮山、秋声、雁声, (缺一点减一分,减到 3分为止,答全给 3分 )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1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这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要注意抓住表情词语 “凉 ”“清 ”“行人 ”。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本题要注意审题,答题范围是全词,而且是秋景,答题时不要答不属于秋景的意象。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7分 ) 蝶恋花 宋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 湾百转
5、,横塘 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 收新茧。 注 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塔近依前远:看着前方的塔仿佛近了,其实还很远。 尝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小题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 答:_ _ _ 【小题 2】词的下片写农事,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春水涨满,微风吹拂,芳草碧绿,鹅儿嬉戏; (1 分 )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图。 (2分 ) 【小题 2】面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之情 (或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
6、 (2分 )面对农桑丰收在望的由衷喜悦之情。 (2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分析画面时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在这首词的上阕 中,出现的意象有春水、芳草、鹅儿、微风。 试题分析: 【小题 2】分析本词所抒发的感情时,主要注意最后两句: “秀麦连冈桑叶贱 ”,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 “看看尝面收新茧 ”,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字里行间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7分 ) 关山月二首 (其一 ) 南北朝 徐 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 映疏勒 ,云阵 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
7、军复几年? 注 星旗:星名。 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云阵:指云形似阵。 【小题 1】诗歌表现了 “客子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分 ) 答:_ _ _ 【小题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 答:_ _ 答案: 【小题 1】 思念家乡亲人。 (1分 ) 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分 ) 【小题 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是实写,思妇未眠是虚写。 或答: 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景象。 从对面写起 (或衬托 )。用家中思妇衬托军中客子。均可得分;手法 2分,说明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此题考查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把握。分析时要
8、抓住表情词语,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作答。前两联的 “思 ”和 “忆 ”是明显的表情词语,表明了思念家乡和亲人;后两联的 “复 ”是表情词语,表明了对战争的厌倦。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大体范围是前两联,且是主要手法,不能只是某一句的手法 。其次,要熟知常用的各种手法,并能准确判断出。第一联是在写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家乡秦川;第二联是在写出征军人想象家里妻子的情况,所以是虚实结合手法。第三,答手法题要指出手法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 ) 惜琼花 张 先 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
9、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小题 1】词的开头两句 “汀白,苕水碧 ”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简要赏析。 (3分 ) 答:_ _ 【小题 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_ _ 答案: 【小题 1】描绘出一幅明丽的画面: (1分 )汀上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 (2分 ) 【小题 2】对比。 (1分 )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 (1分 )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 (1分 )将怀
10、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1分 )(言之成理即可 )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 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 “白 ”与 “碧 ”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 (7分 ) 念奴娇 登石头城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
11、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 ,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石头城:位于金陵城西,素为古代文人墨客登临赋咏的名胜之地。 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小题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3分 ) 答:_ _ _ 【小题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4分 ) 答 :_ _ 答案: 【小题 1】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唯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 (1分
12、)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1分 )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1分 )或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 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 (1分 )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 (1分 )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1分 ) 【小题 2】 对世事 (历史 )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1分 )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 (历史 )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1分 ) 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1分 )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 高考 语文 古代 诗歌 阅读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