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带解析).doc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崇 高作 祟殷 红 赝 品 调 适 调 和 B 傍 晚 滂 沱 赈 灾 诤 言湖 泊 停 泊 C 韬 略 滔 天 砧 板 嗔 怪如法 炮 制 炮 火连天 D 瞥 见 蹩 脚 悚 然 耸 立方兴未 艾 自怨自 艾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 阳春白雪 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 通常 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 迥异
2、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 “台湾美术馆 ”。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 高高在上 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答案: D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
3、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答案: B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人类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达 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
4、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 “山水画 ”。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垛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师造化 ”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
5、皴 、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 “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 ”。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 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
6、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 “褶皱 ”。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 、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
7、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 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 “雄伟 ”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被称为 “现代绘画之父 ”的法国画家塞
8、尚曾说过: “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 ”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 1】第 段说 “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你如何理解?( 4分) 【小题 2】简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小题 3】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1、这是对前
9、文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进一步解释,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成分。 2、山水画中的皴法画表现了一定的地质岁月,但又不等于地质原貌。 【小题 2】 1、在结构内容上承上启下,是 对上文芥子园画传皴法种类的进一步解说,同时又为下文中地质学中的不同区域的地层进行铺垫,顺理成章的引出地质规律的话题。 2、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从侧面证明下文的岩石地层的复杂性。又使得语言不枯燥。 3、说明认识事物要不断的创新,今天的山水画家要学习一些地质知识的必要性。 【小题 3】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开始就有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的传统。不同画家居于不同区域,必须要有所创新。 2、大自然是千番模样万种风姿的,已有的山
10、水画法还远远不能表现出大自然山石的多种风貌,必须不断丰富创新。 3、要成为有成就的画家,必定要不落前人 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 4、今天的山水画家如果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发现更多的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对绘画一家大有裨益。 【小题 1】这一句体现了整篇文章的一个核心内容,那就是绘画创作与现实存在的关系。这个关系,文中有相应的表述,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就是这种关系的绝好体现,山水风貌有其客观现实性,但绘画史艺术,一定会高于现实,也就是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明确了这层关系,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不难了。组织答案:要根据文意,要充分考虑文章内容是如何表现这一关系的,这样才能确保
11、要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小题 2】这类作用型的题目,一般都要考虑两点,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往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主旨,而结构形式要考虑与题目、开头、结尾、前后文在布局谋篇上的关系。就第三段而言,从内容来讲,它有几个小的层次,即对上文芥子园画传皴法种类的进一步解说、侧面证明下文的岩石地层的复杂性、山水画家要学习一些地质知识这几点。结构形式上,要考虑它在呼应、铺垫方面的作用,这要看前后内容的安排而定。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小题 3】本题发问的角度是探究原因。从原因的角度分析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
12、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考虑的角度,当然要依据文本,同时也要考虑艺术发展的必然性。依据原文,发展山水画的皴法,缘于地域不同,画法有别的现实需要,也是地质构造不同的现实需要;从发展的角度讲,画家不落窠臼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艺术的本真在于创新,这是规律。从这两个方面,结合原文内容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 岭 师陀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 “马性 ”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 ,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 就是说 “欠一点 ”吧。虽然不晓得
13、 “马上威风 ”,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 “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 “三分 ”,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 “翻身落马 ”,且要 “落山 ”,将有性命之虞 。所以作起 “一鞭残照里 ”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 “马童 ”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
14、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 ”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 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 “狐步舞 ”。蹄声 EE响着,其雄壮是只有 “马赛进行曲 ”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
15、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 这样不通人意。呜呼 !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 “可以充吾师 ”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
16、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约中 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 “荒山乘马图 ”,自己便做做 “图 ”中的主角,充充 “风尘三侠 ”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 ! (选白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 1】文中说 “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 ”,你如
17、何理解?( 4分) 【小题 2】结合文意,分析 “我 ”骑马后所认识到的 “马性 ”。( 5分) 【小题 3】 “我 ”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云端只是悬崖深谷中腾起的云雾, “诗意 ”只是一种幻想,马脚踏实地,绝不忘乎所以飘飘然,它把自己的主人带回到了 “人间 ”现实。 【小题 2】善于配合、清高斯文 稳重聪明善解人意 坚忍。 【小题 3】犹疑害怕担心(对马的隔膜) 快意飘飘然(对马的喜欢) 沉郁迷茫(对马的崇敬同情)。 【小题 1】本题考查了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清楚句子的特点,一般而言,这类句子的特点有:
18、含蓄蕴藉有意境,能体现作者创 作意图,在文章结构上起到特殊作用的句子。就题干这句而言,应属比较含蓄蕴藉的句子,当然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这需要透过显现表面,联系文章的中心主旨去理解。把 “云端不能驰骋 ”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参透作者的本意 脚踏实地,面对现实。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有了,有时这种含蓄蕴藉的句子具有比喻和象征的特点,答题时需要综合考虑。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小题 2】解答的思路,首先,我们要据题意理清 “我 ”骑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提取属于 “我 ”对 骑马感悟的句子,也就是能体现 “马性 ”特点
19、的句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概括。要注意要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失分的原因往往在于要点不全面,表述中关键词不准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小题 3】本题仍是考查对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的范围很明确,和上题考查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重合。概括时,要特别注意选择能体现心理感受的概念,要做到全面准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
20、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 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
21、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 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沉潜玩索 ”,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
22、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 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 所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 “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 ”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
23、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 然, “枝枝相对,叶叶相当 ”。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总
24、之,要从读书里求 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 (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小题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 【小题 2】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统一 考试 语文 广东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