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蝙 ( bin)蝠 迂 ( y)回 调 ( tio)研人影 憧 憧 chng B压 轴 ( zhu) 与 ( y)其 畜 ( x)牧 夹 ( ji)道欢迎 C游 弋 ( y) 掮 ( qin)客 妯 ( zhu)娌贺岁 片 ( pin) D入 殓 ( lin) 绷 ( bng)脸 干 细胞( gn)一 绺 ( li)头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A.调 dio研 B.与 y其 D.绷 bng脸 干细胞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
2、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像与( y)其会被人们读成与( y)其,这样类似的错音还有很多,都可以分类进行记忆,最好贯穿到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癸癸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 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B几千年来,女子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她们的惠质兰心,即使像花木兰这样有男儿气魄的女孩也多是心灵手巧的
3、女红高手。 C现实版蜗居 “犀利爷 ”,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檐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的污垢,精神却很攫铄。 D提起清香,首先想到书香,一帙在握,再在桌上点起一炷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众目睽睽 B蕙质兰心 C矍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的辨析,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 “形近而音 ”不同的别字。如
4、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 ,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 ,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 坐而论道 三个小时,在她面前, “大哥 ”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
5、体的足球报却 不赞一词 。 C今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张一斌同学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 出言无状 ,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 “这是我应该做的。 ” D徐祥先前在网上承诺要带九千元资金去灾区并领养两名孤儿,今年 2月份他兑现了承诺,他这种 一言九鼎 的行为,令人敬佩。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B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A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褒贬失当 C.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放肆,没有礼貌。句中误作为遇事紧张,不会说话。 D.“一言九鼎 ”: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
6、“一诺千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 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日本在其中国安全保障报告 2012中声称,对中国军队及政府就海洋安全保障进行政策调整的中枢部门 “国家边海防委员会 ” 表示关注。 B据相关人士透露,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将加快扩大到全国所有县 (市、区 ),努力减少和预防出生缺陷现象的发生。
7、C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2008年中国公务员平均工资仅为 33869元 /年,月工资 2830.75元,加上各种津贴、福利等收入,平均实际收入在 5000元 /月上下。 D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有风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B语序不当,应是 “预防和减少 ”; C应为 “平均实际收入在 5000元 /月 ”; D杂糅。 “不像中国的大侠 ”或 “没有中国大侠的风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 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
8、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灯下白头 人 袁 鹰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近年常常吟味司空曙这两句诗。它曾被诗评家赞誉为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10个字烘托出飘零的感
9、喟和老境的凄清,看似淡淡写来却经过精雕细刻凝成一幅画面:窗外潇潇秋雨,吹打着黄叶纷纷脱落的枯树,窗内一灯如豆,静坐着一个或一双白发苍苍的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 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重。世事沧桑,是非成败,都像江水缓缓流逝;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一次次 涌上心头。 多少堪称英才俊彦的师友,多少曾经朝夕过从的故人,一个个远去了。近些年来,每当收到一份讣告,听到一个噩耗,先是惊愕,接着就引起一番感慨,有时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他们之中许多人是我同辈、同龄人,有的比我年轻,还是满头青丝
10、黑发,满腔壮志豪情,突然竟成为折断了凌空羽翮的雄鹰。 如果他们不曾在一次次风暴中遭逢厄运,戴着一顶顶荆冠,流徙江湖,辗转沟壑,以致弄得心劳神瘁,百病缠身,他们不是完全可以干自己的事业,在书斋里潜心著述,直到从容安详地远行吗? 如果没有那应该诅咒的黑色的 10 年,许多人会抛却钟情的 一切,抛却家庭儿女,毅然决然地匆忙离去吗?恶风刚起时,我的师友中,就有儒雅温文、才华横溢的老报人、历史学家邓拓,风华正茂、下笔如神的文艺评论家、杂文家陈笑雨 (马铁丁 ),因横遭诬陷凌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那 10年,许多正直、善良的人绝不会在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中无可抗拒地被淹没的。 自然,历史绝不可
11、能有 “如果 ”,所有的 “如果 ”都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一个“如果 ”都是事实,那还成为历史吗? 人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根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 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一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实,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 20年前,巴金老人就在我们前面做出表率,他凭着正义和良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冷峻地正视现实,也无情地剖析自己。在 150篇随想录里,他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已经受到严重创伤的灵魂,大声疾呼要从那黑色的 10年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能让那旷世悲剧重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情意殷殷,几乎是
12、垂涕而道,痛切陈词。我们报社的老上级李庄几年前曾经对我说过,退下来的这些年,他一直在 “闭门思过 ”。所谓 “过 ”,一是过失的“过 ”,二是过去的 “过 ”。他说,很需要冷静想想自己几十年中有些什么过失和失误,说过些什么昧心之论,干过些什么违心之事,而这些 “过 ”又是从何而来?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古人说: “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 ”我也早过了 “知非 ”之年。 “闭门思过 ”,回顾来时路,需要想、值得思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 严肃的、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自责的痛楚。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
13、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 楚。青年女作家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她细致地写了一个满腔抱负而又不合时宜的青年如何从理想主义还原为务实而世俗的缓慢、沉重的过程。作家写道: “阻碍他成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他的成长就不可能是某时某刻的 顿悟 ,必定如动物蜕壳一般难受而迟缓。 ”比起女作家笔下 80年代的青年人,我们这些进入老年的人蜕壳过程更加难受,更加沉重,更加迟缓。有的人蜕掉了一层层的壳,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正处于蜕壳的过程中,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在努力蜕壳,努力革除思想观念和灵魂深处那些同历史过程不相适应的旧意识残余,绝不 愿像有的人那样至今仍自
14、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紧裹在壳内,不愿意丢掉那裹了几十年的硬壳,成为 20世纪的套中人,或许还将带着它走入新的世纪。 雨中黄叶,腐烂了又复渗进泥土,成为来年新枝新叶的丰富营养,它的生命以新的形式循环延续。白头老人灯下怀旧反思,如春蚕吐丝,化为锦绣,给人以启迪、智慧和美感。 这样看来, “灯下白头人 ”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 从青春年少到鬓发如霜,人生百年间, “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转眼都成明日黄花。尽管已经到黄昏时分,漫漫长路,还得继续上下求索。我不敢奢言什么 “超越自我 ”之类的话头,只求能够多保持几分清醒。 “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也是一种清醒。感受
15、着古代哲人这种执着豁达的襟怀,推窗遥望浩渺幽邃的星空,顿觉心平如水。 【小题 1】联系全文,本文以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开头,有何好处?( 3分) 答: . . 【小题 2】纵观全文,作者怀旧反思中都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概括。( 5 分) 答: . . . . 【小题 3】 作者在文中说: “这样看来, 灯下白头人 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4分) 答: . . 【小题 4】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3分) 答: . . 【小题 5】文中说: “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本文
16、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 . . 答案: 【小题 1】 (1)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内蕴丰富,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2)引用这两句诗使文章开头富有诗情画意;开篇点题,同时创设情境,引出 下文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第一点 1分,第二点 2分,共 3分) 【小题 2】(每少 1点扣 1分,共 5分) (1)对朋友的至诚,对友谊的珍惜。 (2)对曲折历史的思索。 (3)对生命蜕壳过程的思考。 (4)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和清醒认识。 【小题 3】 (1)白发苍苍的老人,静坐灯下,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这种别致的风景给人以美感。 (2)灯下老人的反思自我的豁达的情怀和汲取人生教训、化泥
17、护花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启迪、智慧,展现出一种清新的人生境界。(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4】用 “风暴 ”“ 荆冠 ”“江湖 ”“沟壑 ”等形象性的语 言,写师友们在那黑色的年中不幸遭遇;用 “如果 ”“那么 ”假设性的虚写和反问句式,表达对师友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感慨;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每点 1分,共 3分) 【小题 5】赞同作者观点, (1)人都有一种惰性和劣根性,不愿意正视过去,因为直面过去、正视那些苦涩难堪甚至血淋淋的情景是痛苦的。 (2)粉饰是徒劳的,承认自己过去思想虚伪、行为有过,无情地解剖自己,晾晒疮疤,那是痛苦的。(3)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
18、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 (4)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 识所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每点 1分,共 5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本文开头就引用了这样两句诗,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引出下面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综合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引用在现代文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引用都会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
19、的观点更可信; 也会引用一些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会引用一些古典诗句,来提升自己文章的文学韵味。 【小题 2】试题分析:开头部分是怀人思旧,用蕴涵深情的文字来回忆朋友往事,读来感人肺腑;作者认为应该还历史本来面目,应该公正客观地评价,对真理和真情的追寻,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现了一位老作家的历史责任感;作者用执着豁达的襟怀关注生命,思量走过的人生岁月,是一位孜孜不倦在人生路上探寻的沉思者;作者有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所驱使着的心灵,正视现实,也无情地解剖自己,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20、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小题 3】试题分析: “这样看来 ”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示,这句话的含义,跟前面的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白头老人灯下怀旧反思,如春蚕吐丝,化为锦绣,给人以启迪、智慧和美感。 ”找到这一层,我们再品味划线句子。这里面所说的灯下白头人,是一种别致的风景,一种清 新的境界,是因为这种怀旧反思中,而产生的自我的豁达的情怀和汲取人生教训、化泥护花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启迪、智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
21、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 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小题 4】试题分析:像该题型,要先看有没有使用表现手法,如果有,看看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本句就用 “如果 ”“那么 ”假设性的虚写和反问句式,表达对师友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感慨;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再找一
22、找其中的重要词语,从重要词语入手,很多句子只要将重要词语搞清楚了,那么句子也就理通顺了。本题中用 “风暴 ”“ 荆冠 ”“江湖 ”“沟壑 ”等形象性的语言,写师友们在那黑色的年中不幸遭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 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
23、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 ,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鉴赏 ”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小题 5】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
24、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 “名大家 ”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 “大家 ”和 “名家 ”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 ”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浙江省 金华 中高 12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