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 众望所归 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 60多年后又回到祖国怀抱。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制定政策要高瞻远瞩, 从长计议 ,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 石破天惊 ,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 ”又被重新提起。 D在生活中,当困难与挫折袭来的时候,有的人心灰意冷,颓废沮丧,放弃追求;有的人则 心如止水 ,勇敢面对,永不言弃。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
2、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A众望所归 :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B 从长计议 :放宽时间慢慢商量,指不急于做决定。 C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D心如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固守正道,不为世俗利害所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然而,我觉得 “界面 ”代替 “纸面 ”阅读,损失的可 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
3、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 “纸面 ”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 “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确定题中六句话的总话题,再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 是中心句; “随之 ”指代的是 “网络阅读 ”,应该紧接其后;第 句 “然而 ”可以把第 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 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 句的后面。所以选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 ,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B西安地铁二号线 在沿途车站设置 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 C “新生代农民工 ”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国家将在 “十二五 ”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 30张养老床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
5、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 ”句式 杂糅,应为 “基于 ” 或 “在 基础上 ”。不合逻辑,应该是 “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也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 ” C语序不当,应将 “自从 ”调至 “新生代农民工 ”前。 D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 30张床位 ”后缺少宾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评 “抗日神剧 ”: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 ”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 “鬼子 ”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八路军女
6、战士 ”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 “鬼子兵 ”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 “神奇 ”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 ”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 “抗日 ”,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 能把这慷先驱之慨的做
7、法称为 “幽默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 “包袱 ”,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 “自我解放 ”也确实够 “彻底 ”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 “神剧 ”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 “理性 ”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 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 “民族大义 ”的包裹下, “神剧 ”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 “替代性满足 ”,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 “正义战胜邪恶 好人好报 ”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 “死对头 ”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
9、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 ,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 ”庶几近之。 【小题 1】下列对 “抗日神剧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日神剧 ”之所以称为 “神剧 ”,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 “抗日神剧
10、 ”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抗日神剧 ”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D “抗日神剧 ”用 “笑谈 ”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 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B尽管 “抗日神剧 ”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
11、有价值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 的做法,真正将 “民族大义 ”置于正确的位置。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 “替代性满足 ”,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
12、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地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 “抗日神剧 ”、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对应的原文是说抗战精神 “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 ”,选项是 “变成了暴力刺激 ”, “暴力刺激 ”指的应是是非抗战精神,且原文并无递进意味。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所以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
13、 题分析:可将选项带入原文,根据文中 “乍一看 ”可知 “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判断错误。从全文看 B“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 ”正是文章批评的重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所以选 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可根据文章内容的论述,对选项进行推理分析, A项,原文 “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 ”这是不可变更的前提。我们不能随意改变文意中不可改变的内容进行推理,选项犯了强行推理的错误。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
14、,完成后面题 周汝昌: 65载红楼情 京 梅 1918 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 “研红 ”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 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 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 “甲戌本 ”(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
15、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 “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 60多年的 “红楼 ”之旅, 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 2004年 5月 1日,一部 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 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才正式出版。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 56年矣!周汝昌
16、百感交集赋诗道: “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 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 (1953年 )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 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 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
17、极有造诣,自谦 “不是书法家 ”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 20岁后深研 “兰亭 ”,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 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 “周氏小生 ”曾经倾倒过无数 “粉丝 ”。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 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 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 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
18、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 ,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 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 “金楼梦 ”。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 (胡适、俞平伯、周汝昌 )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 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
19、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 “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 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
20、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E 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精神。 【小题 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说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从文中看, 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 “最值得骄傲的精神 ”?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
21、生活简朴,却 “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请根据文章内 容,就 “苦和乐 ”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 8分) 答案:【小题 1】 B给 3分, E给 2分, A给 1分。 C、 D不给分。 【小题 2】 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 国学基础博厚,研究领域涉及古典文学和 诗词等多个方面。 极善诗词。 擅长书法,极有造诣。 擅长京剧。 【小题 3】 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勤奋、刻苦精神, 56年成一书。 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 轻物质,重精神。 【小题 4】如果说病痛就是苦,那周汝昌毫无疑问是苦的,他失聪失明;如果说物质不丰是苦,那周汝昌毫无疑问也是苦
22、的,他的晚年生活简朴。但是周汝昌却是快乐的,那些平常人眼中的苦,他并不以为苦,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之上,他在这些研究中获得了平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苦与乐,苦是人生旅途中常见的朋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 难,都要坦然去面对。不要过多的在意物质上的享受,应努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耕耘的人生有一分苦,却能收获十分快乐。 【小题 1】 试题分析:要充分感知传记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选项, A项 “既与 ”“更是 ”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说 “真正使他步上 研红 之路的,却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 C项张冠李戴, “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 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关于 “周汝昌
23、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 ”的内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 整合归纳的能力。首先确定答题区域,题干问周汝昌先生的博学精神,答案:可从文本第六段找,开头一句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 ”表明下面是对它的具体阐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传记人物精神的能力,周汝昌先生 “最值得骄傲的精神 ”要从全文加以归纳概括,文本第三段到第六段重点写了周汝昌先生对学术的认真、勤奋、刻苦的精神,五十六年成一书。文本第七段突出些周汝昌先生身体多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南省 扶沟县 高二下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