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衢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碣 石( ji) 憎 恨( zng)以 儆 效尤( jng)睚 眦 必报( z) B拮 据 ( j)授 予 ( y)凤冠霞 帔 ( pi) 曲 尽其妙 (q) C戏 谑 ( xu) 漩 涡( xun)面面相 觑 ( q)一 模 一样( m) D 祈 使( q) 脊 梁( j) 数 典忘祖( sh) 喁 喁私语( y)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斡旋蝇营狗苟不容置喙口慧而实不至 B剽窃未雨绸缪光采夺目英雄所见略同 C贸然
2、向隅而泣炙手可热无心插柳柳成荫 D联袂毋用置疑摩肩接踵达则兼济天下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的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 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呆账来说,这实在是 螳臂当车 。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件 惊世骇俗 的大事。 C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 胸无城府 ,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 拔出萝卜带出泥 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答案: C 下列各
3、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3分) A词典的资料必须十分准确可靠,因为它是供广大读者查阅的工具书,来不得半点差错。 B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C有的学生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意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所造成的。 D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病害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答案: D 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众多的 “天之骄子 ”的第一选择是进入政府机关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一定出了问题。 几年来,看到号称 “中国第一考 ”的公务员
4、考试持续升温, 2010年的报名人数已达 146万,且有 4000余人争一个职位的热闹场面,总感觉有这一理念在从中作祟。 当然,这一理念已经改头换面,与时俱进,成为时尚的追求了。 中国的封建社会终于崩溃了,但诸多封建 理念却延续下来,继续支配着人们的价值取舍, “学而优则仕 ”即是其一。 因为,任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根本的推动力是科技和实业。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 弗朗西斯科 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
5、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 ”听到胡安的 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 “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 “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 ”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 ”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
6、己。 “请 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 ”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 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 考虑了
7、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 ,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
8、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 “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 ”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 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 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
9、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 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 “拉坎提亚 ”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
10、,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 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 ”他回答道。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1年第 9期(有删节) 【小题 1】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 “我 ”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3】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 “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 但在小说中,这条绳索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 4分) 【小题 4】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
11、?试加以探究。(不少于 80字)( 6分) 【小题 5】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 的心理。( 3分) 答案: 【小题 1】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起伏,摇曳多姿。写出一点给 1分。 【小题 1】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写出一点给 2分。 【小题 1】描写绳索的细节是真实的,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胡安爬绳索的过程等都真实可信;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这一故事所表现的心理具有真实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出一点给 2分。 【小题 1】 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
12、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 儿童世界 象征在现实中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 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分析略) 【小题 1】表现了胡安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此题考查人称的妙处。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观点合理、明确给 2分,能联系文本作分析给 3分,语言表达流畅给 1分。 【小题 1】( 3分)写出 “谨慎胆怯 ”(答 “犹豫恐惧 ”也可)给 2分,写出 “克制不住 好奇 ”给 1
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9分)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 和传统知识分子一样,当代知识分子仍然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大类。我们先来看体制外的那些对权力不感兴趣的知识分子群体。传统上,这个群体是道家。当代中国也存在着 “道家 ”,他们对知识感兴趣,自愿边缘化。和传统 “道家 ”不一样,除了在宗教意义上的当代道家外,这个群体的很多人不得不关注社会现实。 体制内依附型知识分子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主体。这个群体传统上是儒家,但现在则比较复杂。这里有几个变化。第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传统儒家里面的 “规范 ”“忠诚 ”派已经接近消失。说真话是有很多代价的,一些儒家为了 “国家 ”而批评 “君 ”导
14、致生命的丧失。这里,不管是为了 “君 ”还是 “国 ”,很多儒家的忠诚是绝对的。从秦始皇帝的 “焚书坑儒 ”到毛泽东的 “反右 ”,长达数千年,儒家的这种忠诚精神从未消失。这也就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所说的 “良知 ”。知识分子和权力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非常重要。传统中国的王权所受的制约不多,由知识分子的这种 “良 知 ”所产生的道德对帝王的影响算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这种知识的 “良知 ”在很快消失。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面临外在世界的无穷的压力和诱惑。传统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压力和诱惑只来自权力。物质和经济利益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即使有,也不具实质性。在 “士、农、工、商 ”的社会等级里,知识分子
15、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称知识分子为 “清高 ”,也就是说,他们和经济利益不是一体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是知识分子的信念。现在呢?现在的知识分子面临权力和物质利益双重的压力和诱惑。中国知识分子在数千年农业社会里一直坚持的 “良知 ”精神 ,在现在商业革命的冲击下很快就解体了。失去了这个 “忠诚 ”的群体,中国体制内知识分子里面只剩下“依附型 ”知识分子了,要不依附权力,要不依附利益。 体制内各个次群体拿什么来依附和支持权力的呢?简单地说,有二。一是从西方输入的知识,二是从中国传统承继的知识。无论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传统承继的,都是为现存政权辩护的。当然,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深刻矛盾
16、。不管怎样,这两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影响权力,并且成为权力者的意识形态。辩护者对他们所持学说的信仰,并不亚于欧洲中世纪教会对宗教神学的信仰。 体制外的权力反对者又如何呢? 应当再次强调的是,反对权力者也是为了权力。问题是这个群体拿什么来反对权力呢?实际上,和 “依附型 ”群体一样,这里面也有两个次群体,一是输入的西方知识来反对权力,二是拿中国传统,主要是儒家传统来反对现存权力。 其中,第一个次群体是主流。但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自由主义在竞争中退出,胜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外在的条件和一个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革命的成功。在当时中国的
17、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明西方自由主义的失败,西方资本主义的失 败。而苏俄革命的成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功。内部条件就是在像中国那样的落后国家,要实现西方自由主义制度并没有什么现实可能性。 自由主义并没有演变成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但西方的价值则生存下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掌权者的意识形态之后,西方自由主义就成为其竞争者和反对者。不过,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观的人,和传统儒家的思维有惊人的一致性。上面已经提到,依附性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上升为政治意识形态,来论证政权的合法性。同样,反对者也试图把西方自由主义上升为一种 “反意识形态 ”的意识形态,来论证政权的不合
18、理 性。 (摘自 2012-03-27联合早报网) 【小题 1】关于当代知识分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3分) A体制外知识分子对知识感兴趣,自愿边缘化。但许多人又不能摆脱社会的干扰。 B体制内依附型知识分子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主体。这个群体传统上是儒家,但现在则比较复杂。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传统儒家里面的 “规范 ”“忠诚 ”派已经接近消失。 C体制外的权力反对者有两个次群体,一是输入的西方知识来反对权力,二是拿中国传统,主要是儒家传统来反对现存权力。 D传统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压力和诱惑来自权力 ,也来 自物质和经济利益,而现在的知识分子却面临更严重的权力和物质利益双重的压力和诱惑。 【小
19、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无论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传统承继的学说,人们都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深刻矛盾。不管怎样,这两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影响权力,并且成为权力者的意识形态。 B尽管知识分子和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非常重要,但是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二者之间的和谐。 C自由主义竞争中在中国的退出,外部因素是一战和苏俄革命的成功。内部原因是知识分子意识到在当时的落后情况下,要实现西方自由主义制度没有现实可能性。 D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掌权者的意识形态之后,西方自由主义就成为其竞争者和反对者,这种对权力的制约和传统儒家秉承的对权力的思维有一致性。 【小题 3】请联系全文,说说中国知识
20、分子应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第一,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的传统还会继续。 “依附型 ”知识体系背后是其庞大的利益,这块利益不会放弃。而 “依附型 ”知识体的存在,也表明反对者的存在。他们之间是有机的对立,缺一不可。 第二,知识分子要对文明的进步负有责任。作为文明内在部分的知识分子,也面临商业文明的考验。 第三,知识本来就是力量和权力。谁生产出新的知识,谁就会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如何改造社会呢?首要的任务是生产能够解释社会的知识体系。没有这样的知识体系,就不会有改造社会。 第四,中国的变革和社会进步,需要一大批独立但同时关心社会的知识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省 衢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